19世纪80年代,现今雁荡路、重庆南路、复兴中路、思南路一带原是一片肥沃的良田,有一小村名顾家宅。当时有个姓顾的人家拥有十多亩土地,在此建造了一个私人小花园,人们称之为“顾家宅花园”,这便是复兴公园最初的雏形。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法公董局以规银7.6万两买下了顾家宅花园及其周围的土地152亩(10.13万平方米),并将其中112亩(7.47万平方米)租给法军建造兵营。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7月1日,顾家宅花园改建为公园。宣统元年(1909年)6月公园建成,同年7月14日对外开放,时称顾家宅公园,俗称法国公园。1944年,当局改园名为大兴公园。抗战胜利后,1946年元旦,公园改名为复兴公园,有“民族复兴”之意。
顾家宅公园在筹备开放事宜时,曾排斥华人。根据1909年5月27日法租界公董局董事会会议记录,在讨论顾家宅公园开幕典礼安排问题时,有一位委员提出,是否允许本地人(指中国人)进入公园?讨论结果,公董局申明:进入公园的权利保留给西方人。
1928年,随着公共租界公园对华人门禁的取消,法租界公董局董事会于1928年4月16日决议由施维泽、利荣、魏廷荣组成特别委员会,会商修改顾家宅公园章程。修改后的《法国公园规则》于7月1日开始实行,取消了严禁华人入内的规定。
1929年6月,法租界公董局开始发售五张门券相联的年券,每券1美元,使用5人次。公园从门券中取得巨大的收益,1938年,顾家宅公园售票收入78864美元,为公园预算的303%。抗日战争前期,票价每年调整一次,顾家宅公园(包括园内动物园)年券由1美元增至15美元,门券大洋5角,园内动物园门券2角。
由于公园早期主要由法国人设计施工,所以园林的整体风格和许多局部,都带有欧洲风味。最显著的特点是公园布局中轴对称,呈格子化、图案化,以花卉、树木、亭榭、山池见长。1926年改扩建工程完工时,当时公园北部有两个并列的大花坛。
公园西北角原兵营火药库改建成屋顶花园,打靶场改为花圃。1935年辟为月季园。现由椭圆环路隔分4个小区,分植玫瑰、杜鹃、月季等。西边的月季花坛,椭圆形的草坪和道路,令人联想到法国路易十五时代的洛可可的园林形态。1949年前,当局常在大草坪夏夜举办音乐会,1949年后有些大型集会、文艺表演、花卉展览和放映电影大都在此举行,是市中心主要的群众活动场所之一。
复兴公园最多的树木还是悬铃木,园中1700多株树龄50年以上的梧桐树名列全市之冠。其他还有槲栎、榔榆、朴树、皂荚等大树,在沪上均已少见。
2022/02/26 06:40. 上观新闻
位于上海市中心的复兴公园,是上海唯一一座保存较完整的法式园林风格的公园,建造至今已有百余年,很多上海人在这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记者日前从黄浦区获悉,复兴公园正在进行新一轮改造,最大变化是打开围墙,公园实现24小时开放。届时,沿着重庆南路一侧的围墙将被拆除,充满法式浪漫气息的园内景观将延续到街区上,公园内外景观通透,公园与街区融为一体,老百姓全天24小时随时可进入公园休憩。 上海“最洋气”的公园 位于黄浦区复兴中路上的复兴公园,即将迎来最美的时候。 每年3、4月开始,“玫瑰园”的各色玫瑰盛开,浪漫满园,是很多新人拍结婚照的取景地;色彩绚丽的“沉床园”好似“毛毡”,俯瞰呈现出独特的几何图案,这是典型的法国园林特色;“蔷薇园”内,高达7.5米的钢结构拱形廊架攀爬着紫藤,如此气势的钢制廊架堪称国内第一;223株法国梧桐树,树龄都在50年以上。“假装在法国”、“上海最洋气公园”,是很多社交媒体对复兴公园的标签。 玫瑰园 高达7.5米的钢制廊架堪称国内第一 沉床园 复兴公园的洋气,也给老上海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者采访当天,一位退休的老爷叔与老伴从彭浦新村到市区,顺路来兜兜复兴公园。他告诉记者,在他年轻时,小情侣谈恋爱能来复兴公园谈,说明他们是很浪漫、很讲情调的一对。 位于复兴中路的大门也是复兴公园的一个标志,为木质材质,据说是建造时的老样子。现在,很多老上海人远远看到门头上的“复兴公园”四个字,也倍感亲切。新一轮改造会打开大门口周边的围墙,但保留这一门头,留住这份记忆。 黄浦区绿化管理所公园管理科科长臧军告诉记者,复兴公园是上海市中心城区四所保留下来的百年公园之一,也是我国唯一保存较完整的法式园林。其建造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最初是私家花园,1908年辟为公园,1917年到1926年进行过大规模扩建和全面改建,奠定了现在的法式公园格局。 “打开”与“公园+” 这座百年公园即将在今年年中前实现“打开”围墙。 俯瞰沉床园 记者在现场看到,靠近重庆南路一侧的主要围墙已被遮挡板包裹起来,内部正在进行围墙拆除施工。臧军告诉记者,除了一些靠近单位与居民楼的围墙被保留下来,重庆南路一侧和复兴中路部分围墙都会拆除。拆除后,黄浦区将对沿着街区的绿化景观进行同步调整。让行人在街区上不但可以看到公园内的景观,还可以随时从新建的步道走进公园;公园内的绿化还会向街区延伸,同时增设一些休闲座椅,让行人可以坐下来,“背依”公园休憩。 复兴公园不仅拆掉了围墙,还将有新的内容注入。去年12月,黄浦区公园建设联盟艺术中心成立,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辰山植物园、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音乐厅等一批高校、博物馆、艺术馆等加入,它们将与黄浦区共同为复兴公园等注入新活力。 “未来,复兴公园可能会引入艺术团队、科技团队,举办一些年轻人喜欢的艺术演出、花艺集市等时尚活动。同时,复兴公园一侧靠近淮海路商圈,一侧靠近思南公馆,今后将在园内打通一条‘环复兴公园的艺术大道’,将淮海路到思南公馆的游览路线串联起来。” 目前,公园内的复兴广场上,一座6层高的楼宇正在进行改造,这里将打造电竞中心,承接电竞赛事与进行电竞文化展示。“复兴公园目前主要游园群体是‘一老一小’,我们希望通过‘公园+’的注入,不仅更好地为‘一老一小’服务,还能吸引到更多年轻人,让复兴公园成为一个适合全年龄段休憩的公园。” 精细化手段确保安全有序 复兴公园围墙的拆掉,意味着公园从规定时间开放到24小时开放,背后需要一系列精细化管理措施的跟进。 一方面,主要通过人防、技防的升级,确保游客夜晚在园内的安全。“复兴公园24小时开放后,安保人员数量将大幅增加、巡逻频次也要加强,监控等设施升级后要能满足夜间技防的需求。”臧军说。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如,节假日与活动举办期间,需要做好大客流预案;公园举办的电竞赛事、花艺集市等活动,要与公园市民团队活动做好场地协调安排;要保障好公园周边居民日常生活的合理需求,特别是避免夜间游人在园内活动对居民产生噪音影响。臧军说:“我们正在进行开放后的管理测试与预案制定,包括安保、照明、噪音控制、保洁服务等多方面都要考虑进去。” 黄浦区在全市首创区级文明游园公约。最近,黄浦区在酝酿根据公园24小时开放特点修订这一公约,主要应对可能出现的园内乱设摊、流浪乞讨、破坏绿化、噪音扰民等各类事件,倡导纳凉、散步、慢跑等安静的夜间游园、休闲、健身方式。“希望通过精细化管理与市民游客的自觉约束,打造一个文明安全有序的公园环境。”
作为上海唯一一座保留法国古典式风格的园林,复兴公园承载了几代上海人的记忆。如今,历经一年多的景观提升和改造,11月底,这座百年公园在“打开”围墙后将彻底“走”出来。
四季有景、步步皆景,更加亲民的复兴公园将在“公园+”理念的赋能下,与思南公馆“书香文化”相融合、与电竞赛事“体育文化”相结合、与百年淮海路的“商业特色”相呼应,百年公园将呈现最大溢出效应,让市民、游客获得更充分的享受。
打开的,远远不是“物理空间”
9月28日下午,虽然下着雨,但仍有不少游客撑着伞前来休憩和放松。“两边围墙都拆了!”这是改造后,很多市民游客进园的第一印象,其实,百年复兴公园的此次改造远远不是“拆围墙”这么简单。
“在我们眼里,有着丰厚历史底蕴的复兴公园就像一幅百年老画,我们这次设计是临摹这幅老画,既要传承,也要创新。”负责此次改造的上海天工园林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设计师魏中新告诉记者,在此次公园的整体设计中,按照“人民城市人民建”的重要理念,在吸取了不少市民们的意见后,他和他的设计团队首要出发点,就是要把复兴公园最美好的资源呈现给市民,让市民行走在街道上,如同漫步在公园里。“复兴公园从不缺‘浓墨重彩’,需要的是把最舒适、最亲民的美景最大化地分享给市民。”
为了最大限度地打开与分享,复兴公园从原先的东西南北四个出入口,增设到了五个。负责此次施工的上海金锐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曹宏伟带着记者,一路走一路介绍。
在重庆南路上,经改造的出入口基本成型。新紫藤架与复兴公园春广场的廊架形制相同以形成呼应。通过放坡消除地形高差,方便游人无障碍通行。通透的植物造景取代公园围墙,使得行人、游客还未步入公园,就能观赏广场以及大草坪区域的景致。
而在复兴中路一侧,增设了一个出入口,与思南公馆区域形成更为便捷的连通,游人可沿小径步入公园。
打开的还远远不止这些“物理空间”。“文化上的共融、互通也是关键。”区绿化管理所公园管理科臧军介绍,在“公园+”的理念下,今后的复兴公园将赋予更多内涵,通过与思南公馆“书香文化”、与电竞赛事“体育文化”相结合,与百年淮海路的“商业特色”相呼应,让市民、游客在获得更舒适、更生态的游憩空间的同时,也收获更多文化上认同和愉悦。
收获的,不仅仅是美景
对于这样一座拥有百年历史记忆的公园,传承和延续,始终是提升工程中最重要的一笔。
沿着复兴中路一侧漫步,你会发现,复兴公园多了一些精致的镂空钢雕。设计师魏中新告诉记者,这些图案都动足脑筋,也颇为讲究。“这些铁艺镂刻的装饰图案可谓一树一语、一花一故事,灵感都来自于公园最负盛名的花朵和古树名木,我们想把公园的特色、历史,在沿街就呈现给市民游客。”
原来的
现在的
除了那些精致的镂空钢雕,让人们眼前一亮的还有古树名木。在公园入门口,编号为1452,树龄120年的悬铃木,让人印象尤为深刻。这棵古树不仅见证了公园的一路变化,更是市民游客眼中的珍贵“古董”。“此次改造中,我们将古树名木原先的围栏都拆除了,铭牌介绍也更显见了。”臧军透露,为了更好地让市民游客了解这座公园深厚的历史,了解这些之前围在栅栏里的“宝贝”,他们动足了脑筋,既要让市民能走得近古树名木,又要对这些珍贵“家当”起到保护,他们在做好铭牌的同时,古树保护的工艺上也作了改进。
此外,复兴广场上,原来钱柜KTV所在的复兴广场大楼正在进行最后的改造装修,楼前将新增旱喷等景观,大楼内将引入电竞中心、餐饮等业态。复兴公园内也正在举办环复兴公园艺术季,室内的艺术气息也让市民们流连忘返。今后,电竞赛事、花艺集市等活动的举办,公园日常游园活动的举行,都将让复兴公园更灵动。
11月底,围墙打开、实现24小时开放的复兴公园,将为市民游客呈现出崭新的一面。或是休闲、健身,或是游园、赏景,又或是文化汲取,在百年复兴公园,你总会收获到最舒适、最期待的那份惬意。“希望通过精细化管理与市民游客的自觉约束,我们共同打造一个文明、安全、有序的公园环境。”区绿化部门也提倡大家文明游园,让这份法式浪漫气息持续“保鲜”。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