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华为发布了一款血压手表,戴在手腕上就能测血压。

它的实现很独特,可能是第一个这么设计的手表。
大家看上图,它的表带里面有一个垫层,那是一个微型气囊。
测血压时,手表向气囊充气,使它鼓起来挤压手腕(下图),从而感受到心跳和血压。
我看着这个设计,觉得似曾相识,这不就是腕式血压计吗?

华为的这块血压手表,简直就是腕式血压计的迷你版。但是,大家知道吗,两者的差价有多大?前者的官方定价是2988元,后者只要100多元人民币。
当然,我知道不能这样比较,血压手表是智能产品,有许多其他功能。但是,它的主要卖点不就是测血压吗?这一点上,它并不比腕式血压计强太多。你只需要5%的钱,就能得到一个方便程度差不多、测量结果可能更准确的设备。
我并不是说华为这个手表不好,只是感叹两者的差价这么大。为什么那些血压计厂商就没有想到,血压计可以做成一块手表呢?
既然已经可以戴在手腕上,为什么不索性做得再小一点呢?加入计时功能,配上彩色屏幕和操作系统,马上就变成了血压手表,价格可以提升一个数量级啊。
这么显而易见的一个产品思路,那么多血压计厂商怎么会无人想到呢?
这就是缺乏"产品化思维"的表现,不善于把功能提升为产品,然后推向市场。 如果腕式血压计的厂商具备产品化思维,看到自己的产品,就会想到手表市场,甚至可穿戴设备市场。反过来,华为的产品经理从腕式血压计得到了启发:只要把气囊加入智能手表,手表就变成了血压计,可以打开更大的市场,卖出更高的价格。
另一个例子是空气净化机。它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风扇前面加上 HEPA 滤网。最早想到把风扇做成"空气净化机"的人,显然具有产品化思维:空气净化机的价格贵多了。
工程师和程序员通常缺乏"产品化思维",更看重解决问题,不善于做成商业化产品。这样不利于把事业做大,毕竟只有做成产品才能拿去卖,卖得好才能摆脱帮别人打工的命运。
几十年前,一个惠普公司的工程师在业余时间设计了一块非常厉害的电路板。他只想着自己玩玩,觉得做电路板很过瘾。一天,他的朋友看到了,坚持要为这块电路板配上机箱和外设,做成计算机拿出去卖。这个工程师的名字是沃兹尼亚克,他的朋友是乔布斯,两个一无所有的青年,就这样创立了苹果公司。我们就需要学习乔布斯的这种产品化思维,从电路板想到个人电脑,从腕式血压计想到手表。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