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思维
23年某个阶段有个问题长时间萦绕在心头:知识产权的价值如何被看见,公司业务中知识产权价值的载体应该是什么。
或可以“产品”的理念去思考企业知识产权。这个产品无论是配套专项法律服务还是综合性问题解决方案(如以品牌保护为牵引的平台营商环境),核心是需要作为“最小可销售单元”绑定到实体业务中。
以产品的视角看待知识产权时,无论是生产过程、质量管控还是价值贡献,都有了清晰可量化的维度。而产品思维更需要走进用户,洞察用户需求,开发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并在与用户持续的交互反馈中迭代。
这也是春节前在全公司做了一次知识产权业务满意度调查的原因——了解用户侧对知识产权的整体认知和态度,在全年业务规划中有的放矢。
一些感受
1.“卷”服务。年底前可以收到很多业务满意度调查,比如行政满意度调查、IT满意度调查、会议工具满意度调查。动作本身既是全年工作的闭环,也是对更好服务的追求。
同为职能部门,知识产权也应主动走进用户。知识产权的“心智”和品牌声誉也是在一次次走进用户的过程中建立。
2.摸现状。不可否认的是不同行业公司不同发展阶段对于知识产权的认知程度是不同的,没有对错,只是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知识产权工作建设是一个从意识、规则到品牌和文化的过程。
业务满意度调查可以反映很多问题:问卷回收量基本可以看出来大家对知识产权的了解度与参与度,以及背后所代表的内部知识产权品牌是否成功;有目的性问题的设置则可以探知到大家对知识产权的认知度。
3.挖问题。有针对性的问卷设置,如知识产权重要性认知、知识产权团队服务的时效性及专业度,知识产权团队的打分,知识产权需求建议等。基本上可以罗列出用户和团队内部当下存在的问题。
以此为基础的业务规划和服务迭代,一定是一个正向的过程。企业知识产权切忌自嗨,有时在方向判断上需要直觉,而直觉20%靠想象,80%靠真正钻进业务里去观察,靠业务方给你的最真实的反馈。
4.开盲盒。今年是第一次做满意度调查,老实说问卷下发前是不安的。既担心回收的问卷量过少,也担心整体满意度评价低。但既然是产品,还是要经得起用户的拷问。这也是知识产权负责人去判断整体业务水位的契机。
注意事项
想清楚做知识产权业务满意度的目的是什么,无需为了做而做。这涉及到两个问题:
1.是否做。当前阶段是否适合做。不同公司知识产权的阶段和认知不同,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同。以及如何设计问卷题目。拿到你最想要的信息。
2.持续性。业务满意度调查是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定期做,这次拿了9分,有了基准就需要持续做持续看分数变化的情况。
题目设置示例
满意度调查在题型上选择题为宜,尽可能减少用户的反馈成本,同时拿到最重要的信息,如:
1.项目你对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有多熟悉(如专利、商标、著作权等)
2.你认为知识产权在公司的业务中重要吗
3.2023年你与知识产权团队在哪些业务场景下有互动
4.在处理业务需求时,你认为知识产权团队的响应速度如何
5.24年对知识产权工作有哪些需求或建议
很多公司的现状是用户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识产权服务,而这些问题提供的选项其实是完成一次用户心智的教育的过程。当我们罗列出所有可能的知识产权业务场景时供大家选择时,既是题目的选项也是服务的渗入。
知识产权创造价值,是我们心中不变的信念,更需要是用户真实的感受。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