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AhaIP

红树林(Mangrove)

Updated: May 27, 2023




“红树林”中文名称源自于红树科植物体内含大量单宁,当单宁在空气中氧化,其附着的枝干呈红褐色,故得名。东南亚常将红树的树皮提炼红色染料,马来人于是称它的树皮为“红树皮”,而中文名称则叫做红树。英文则以“Mangrove”来通称所有的红树林植物,该字是由西班牙文中的树(Mangle)和英文中的树丛(Grove)所组成。而现在所指的红树林仅局限于生长在热带海岸最高潮线以下,及平均高潮线以上之灌木或乔木,真正红树林植物是指“只生活在河口潮间带之木本植物,而且具有为适应环境而演化出的气生根及胎生现象”。



高级感到底是怎么来的?这在本质上又是一个美学问题。


我们先看一下今天的女色是怎么被男性消费的:最典型的场所就是车展。香车配美女,车模们打扮得花枝招展,一般穿得还会比较暴露,身边总会围拢着各个年龄段的猥琐男,拿着长枪短炮一通猛拍。男人欣赏美女,这很正常,但这之所以不属于审美,不在美学的研究范围之内,因为这在本质上只是性饥渴的表现,美女在他们眼里完全是发泄原始欲望的工具。他们之所以没扑上去行其好事,只是因为害怕后果。动物也会有一样的表现和一样的畏惧。这些拍照的人,特别爱拍细节,非但拉不开距离,甚至恨不得一头扎进细节里去。


审美是要超脱于实用性之上的,这也就意味着,所谓高级感的建立,一般来说,和实用性、工具性的距离拉得越远,就越有高级感。这背后其实还是生物学的意义在起作用,我们知道,人的地位越高,操劳的具体事务就越少,对无所事事的炫耀就越多,所以美的本质就是强者的样子。为什么越没用的东西越贵,道理也是相通的。


宋朝的填词名家里边,晏殊把这个道理看得最透彻。有一次他读到某人写的《富贵曲》,其中有“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又是金又是玉,很用力地渲染奢华,他很不屑地评论说:“真是一副乞丐相,写这种句子的人一定没有真富贵过。”晏殊本人做官做到宰相,还是个很幸运的太平宰相,是那个时代里第一等的富贵闲人。他自己怎样描写富贵呢?很简单,他用自己的诗句举例:比如“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还有“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然后这样说:“穷人家能有这般景象么?”


事实上,穷人家即便真有这般景象,也不会有这样的闲心来欣赏,这就是我在前边讲过的写景不存在客观描写,一定都是主观裁剪出来的。晏殊认为,自己的这种写法不是一块块地清点金条,而是写出了富贵的“气象”。我们正好可以借着晏殊的眼光来看秦观那首《浣溪沙》,她描写那个女人的美,也没有具体去写脸有多白,头发有多黑,打扮有多入时,气质有多优雅,但他写出了美女的“气象”,而且即视感特别强。再对比一下温庭筠的写法和《花间集》的主流写法,那些都像“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而秦观的《浣溪沙》把美女写出了“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高级感。

为什么强者一定要让着弱者呢?凭啥呢?我是凭自己的本事拿到今天的强者地位的,我强,我还错了吗?他弱,他还有理了吗?”你看,这就没法聊了。


最近我看有人讲了这么个思想实验。如果有两个人狭路相逢在一根独木桥上,下面就是万丈深渊,如果一直僵持在这儿,最后肯定是两个人都要掉下去。那么请问谁该让谁呢?


假设,其中一个人刚中了彩票大奖,明天还要迎娶一个漂亮女孩当老婆,而另一个人呢,穷得叮当响,而且还得了绝症,那你说谁该让谁呢?当然是前一个人啊。他代价更高啊。


从这个极端情境再去推理就好得出结论了:社会的法则就是谁更幸福、谁更强大、谁的资源更多,谁就应该让着那些更不幸福、更弱小、更贫穷的人。这么做不是因为什么道理,就是因为冲突的代价,他们付不起啊。

























4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弱传播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