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AhaIP

同心圆

Updated: May 27, 2023




“马太效应”来自《马太福音》里——“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都要夺去”,后来被形容为——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

亲爱的上帝,请赐给我雅量从容的接受不可改变的事,赐给我勇气去改变应该改变的事,并赐给我智慧去分辨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

普通人在这个世界上留存不超过150年,因为,生命的上限基本是100岁,在过世后50年,就会被忘得一干二净,如同从没来过一样。

人类自然老去后,前几年还会被儿孙祭奠,随着时间的推移,50年后儿孙也变成老人了,自己的人生很多东西已经顾不上了,何况上一辈人的事。时间再放长一点,彻底的是尘归尘土归土,这个世界,你就如同从来没有来过一样,连亲人也不记得你了。来时一无所有,走时也一无所有。

宇宙之大,生命何其的渺小呀。我们来过,爱过,恨过,然后像风一样逝去。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我们都是天地间的过客。不遗憾,不执念。既然如此,那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睁开眼睛,我的世界因为我而开启,闭上眼睛,我的世界因为我而消失,活好属于自己的时光就好,珍惜身边的家人和朋友。

人生如梦,活在当下,珍惜现在,努力奋斗,万事随缘,心怀感恩。

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但他只区分了影响圈和关注圈,安德烈斯·马丁·阿苏埃罗在《重建自我》中更进一步明确了控制圈



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控制圈的人,一般都很积极主动。他们大多目标明确,行动迅速,执行力强,能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优化方法,改进流程,愿意和其他人协作。

他们的思维模式是: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因为聚焦的事情高度可控,思考和行动也能带来相应的改变,所以也更能获得积极反馈,这些积极反馈又会反过来强化思考和行动,开启工作与成长的良性循环,由此获得复利。

而把时间花在关注圈内的人,一般都是消极被动的人。关注无法控制的事情,比如谁谁谁出了问题?他哪里没有做好?出了问题归结于客观环境和他人的原因。而要做好这些事情解决这些问题,又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所以常常会把精力浪费无谓的抱怨或争论上。 因为聚焦的事情是不可控的,思考和行动常常没有反馈,甚至是带来负反馈,但是人又通常会有意无意忽视、不愿意面对、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问题,所以带来的只会是空虚、无聊、和抱怨。

因此,他们的思维模式是:不是我的问题。

做精控制圈,就是尽职尽责、极致交付、挑战极限。 扩大影响圈,就是发挥主人翁精神,做正向输出,帮助公司与伙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缩小关注圈,找到和利用大牛的经验总结和案例分析,帮助我们扩展眼界,提升认知,掌握规律。


1.有明确的目标。

2.找到阻碍你实现这些目标的问题,并且不容忍问题。

3.准确诊断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

4.规划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

5.做一切必要的事来践行这些方案,实现成果。


首先,你要选择你追求什么,即你的目标。对目标的选择将决定你的方向。


当你追求目标时,你将遇到问题,一些问题将迫使你直面自己的缺点。如何应对由此带来的痛苦,取决于你自己。


要想实现目标,你必须沉着冷静,以便准确地诊断你的问题,进而规划一个方案来解决问题,然后做一切必要的事来践行方案,实现成果。然后你考察自己取得的这些新成果,并重复上述过程。为了快速进化,你必须迅速、持续地这么做,不断设定更高的目标。


你要成功就必须做好每一步,而且必须按顺序一步步来。例如,设定目标的时候就设定目标,不要想如何实现目标或者出错了怎么办。当你诊断问题的时候,不要想你将如何解决问题,只是诊断。


混淆这两个步骤会导致不理想的结果,因为这会妨碍你发现真正的问题。这个过程是层层递进的:认真做好每一步,你将获得必需的信息,以便进行到下一步并将其做好。


你必须以清醒、理性的方式来推进这个过程,从更高的层面俯视自身,做到一丝不苟的诚实。如果你被自己的情绪压倒,就退后一步,暂时停下来,直到恢复清醒的思考能力。必要时,向冷静、善于思考的人请教。


为了帮助自己保持专注和高效,你可以假设自己的人生是一场武术比赛或一场游戏,目标是克服一个挑战,达成一个目标。一旦你接受了游戏规则,对于不断出现的挫折导致的不舒服,你就会感到习惯。


你永远都无法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得完美: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是生活的一部分,你需要认识和接受这一点。好消息是你犯的每个错误都能教给你一些东西,所以学无止境。你将很快认识到,各种各样的借口,如“这太难”“这看起来不公平”,甚至“我不可能做到”,都是没有价值的,而你坚持下去就会有收获。


那么,假如你不具备成功所需的所有技能,怎么办呢?不要为此担心,因为所有人都这样。你只需要知道什么时候需要这些技能,你能从哪里学到这些技能。


经过练习,当你在游戏过程中面对逆境的时候,你终将拥有不可阻挡的冷静和自信,连你都将不敢相信自己实现目标的能力。


现在来看看每一步应该怎么走。


01 有明确的目标


排列优先顺序:尽管你几乎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但你不可能得到你想要的所有东西。


选择一个目标通常意味着放弃你想要的一些东西,以得到另一些你更想要或更需要的东西。有的人试图同时追求太多目标,最终却几乎一个都不能实现。不要因为选择太多而感到沮丧,无所适从。做出自己的选择并持守它。


不要混淆目标和欲望。合理的目标是你真正需要实现的东西,欲望则是你想要但会阻止你实现目标的东西。欲望通常是直接结果。例如,你的目标也许是体形健美,而你的欲望是吃好吃但不健康的食物。


调和你的目标和欲望,以明确你在生活中真正想要的东西。例如,没有激情的生活枯燥乏味,你不会愿意过,但如何处理自己的激情呢?是让激情消耗你,驱使你做出不理性的行为,还是你驾驭激情,从而得到动力来追求你真正的目标?如果你把欲望和目标这两个层面都处理好,你最终就能得到充实。


不要把成功的装饰误认为成功本身。有追求成就的方向感是很重要的。有的人痴迷于一双1200美元的鞋或一辆时髦的汽车,这样的人很少会感到快乐,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因而也不知道什么能满足他们。


永远不要因为你觉得某个目标无法实现就否决它。你要放心大胆地去做。总有一条最好的道路,你要做的是找到它,鼓起勇气沿着它前进。一旦开始追求目标,你会学到很多,尤其是在和他人沟通的情况下,你从未预想过的道路会呈现。当然,也有一些不可能或近乎不可能的事,例如一个矮子在一个职业篮球队成为主力,或者70岁时在4分钟以内跑1英里(约合1.6千米)


谨记伟大的期望创造伟大的能力。如果你把目标只限定为明知自己能实现的东西,你的自我要求就太低了。


如果你拥有灵活性并自我归责,那么几乎没有什么能阻止你成功。灵活性能让你接受现实(或者有见识的人)给你的教益。自我归责很重要,因为如果你真的相信未能实现某个目标是你自己的失败,那你就会把这一失败视为一个提醒,它说明相对于你的任务而言,你的创造性、灵活性和坚定性还不够。这样会大大提高你寻找方法的积极性。


知道如何对待挫折和知道如何前进一样重要。在逆境中,你的目标应该是守住自己的成绩,尽量减少损失,或者直面不可挽回的损失。你的任务是始终做出尽可能好的选择,并清楚如果这么做,你将得到回报。


02 找出问题,并且不容忍问题


把令人痛苦的问题视为考验你的潜在进步机会。你遇到的每个问题都是一个机会,必须把问题摆上桌面。


不要逃避问题。思考难以解决的问题也许会让你焦虑,但不思考(因此不尝试解决)肯定会让你更焦虑。


当问题的原因是自身缺乏某种天赋或技能时,大多数人会感到羞愧。要克服这种羞愧。再强调也不为过的是,承认你的弱点并不是向弱点投降,而是克服弱点的第一步。你感到的痛苦是“成长的痛苦”,它将考验你的个性,当你忍痛前行时给你回报。


要精准地找到问题所在。你应该找准问题,因为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案。


不要把问题的某个原因误认为问题本身。为了清晰地思考,你应该先确认不良的结果是什么。比如,“我的工作表现很差劲”这个问题也许是睡眠不足造成的,也许是别的因素造成的,但为了解决这一点,你必须清楚地知道问题是什么。


区分大问题和小问题。你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确保你正将其用于探寻大问题,即一旦解决便能带来最大回报的问题。但同时,留出足够多的时间来探寻小问题,以确保这些小问题不是更大问题的征兆。


找出一个问题之后,不要容忍问题。容忍问题的结果和找不到问题一样。你必须养成一种对任何性质的恶习都绝不容忍的习惯,无论其是重是轻。


03 诊断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


先把问题是什么弄明白,再决定怎么做。


一瞬间就确定一个严峻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是一种常见的错误。战略思考既需要诊断也需要规划。


一次良好的诊断通常需要15—60分钟,取决于诊断的效率和问题的复杂性。你需要与合适的人交流,一起分析证据,以确定根本原因。像原则一样,根本原因也不断在看似不同的情境中重现,找到并处理根本原因也会不断带来回报。


区分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直接原因通常是导致问题的行动(或不行动),所以通常用动词描述,如“我因为没有查列车时刻表而错过了火车”。


根本原因是更深层的原因,通常用形容词描述——“我因为健忘而没有查列车时刻表”。只有消除根本原因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为此你必须区分症状和疾病本身。


了解人(包括你自己)的特性,有助于对其形成合理预期。人总是难以识别并承认自身的错误和弱点,有时这是因为没有自知之明,诸如自尊心等起了阻碍作用。


而你周围的人因为不想伤害你,所以不愿指出你的错误。你和他们都需要克服这些问题。


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力的人和其他人最大的区别是,他们愿意客观看待自身和其他人,并知道阻碍他们实现目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04 规划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


前进之前先回顾。回顾一下在你到达现在所处的位置之前,你经历过什么,然后设想为了实现你的目标,你和其他人未来应该怎么做。


把你的问题看作一部机器产生的一系列结果。通过俯视你的机器并思考如何改变这部机器以创造更好的结果来从事更高层次的思考。


实现你的目标通常有很多途径,你只需要找出一条有效途径。


把你的方案设想为一个电影剧本,然后循序渐进地思考由谁来做什么事。你应当从总体框架出发,一步步落实到具体任务和预计的时间线。


在你推进的过程中,成本、时间、人员等方面的现实问题都会浮现,这将促使你进一步完善方案,直到机器里的所有齿轮都啮合良好、流畅运转。


把你的方案写下来,让所有人都能看到,并对照方案执行。方案中应当巨细靡遗地写明谁在何时完成什么任务。任务、方案和目标是不同的,任务是方案和目标之间的纽带,不要将其混淆。


要明白,规划一个好方案不一定需要很多时间。草拟和完善一个方案,可以用短短几个小时,也可以用几天甚至几周,但这个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确保你将做的事是有效的。谨记:规划先于行动!


05 做一切必要的事 来践行这些方案,实现成果


规划做得再好,不执行也无济于事。你需要坚定地执行方案,时刻谨记任务及其意在实现的目标之间的联系。


当你觉得看不清其间的联系时,就暂停一下,问问自己为什么看不清。找不到原因,你就肯定会迷失自己的目标。


良好工作习惯的重要性常被大大低估。成功执行方案的人都拥有合理排序的应做事项列表,并确保每一项都有井然有序的标记。


建立清晰的衡量标准来确保你在严格执行方案。理想的做法是让其他人客观评估并报告你的进度。如果你未能实现目标,这就是另一个需要诊断和解决的问题。


很多成功、有创造力的人士都不善于执行,他们因和高度可信赖的任务执行者建立互助互利的关系而取得了成功。


谨记,这五步中的每一步都源自你的价值观。你的价值观决定了你想要什么,即你的目标。


同时谨记,这五步是层层递进的。每完成一步,你都会获得一定的信息,很可能有助于你改进其他步骤。


这五步都完成后,你可以设定一个新目标,再做一遍。如果这个流程行之有效,你的目标会比你的规划变得慢,你的规划会比你的任务变得慢。


以勇气指导自己追寻理想 以自信培养、发现兴趣 以自省指导有效执行 以积极的态度努力学习 以同理心指导人际交流 以胸怀促进团队合作与相互沟通

以勇气指导自己追寻理想
以自信培养、发现兴趣
以自省指导有效执行
以积极的态度努力学习
以同理心指导人际交流
以胸怀促进团队合作与相互沟通
21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28年的写作心法

28年的写作心法 “写点东西”这件事儿,困扰着不少同学。 工作汇报、年末总结、创意文案、个人简历......甚至发个微信,都涉及到了“写”这个动作。 可我经常听到一些同学说, 我觉得我写的东西,大气磅礴,我忍不住要给自己点个赞。 看的人却说,不知所云,你到底想说什么?...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