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AhaIP

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以教促学,教学相长。

从最严格的意义上来说,管理就是帮助人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发表在SAGE期刊平台的一篇新论文,列出了5种最受欢迎的学习策略、这些策略的潜在问题,以及如何更高效地运用这些策略的方法。BBC英伦网介绍了论文中的主要内容。


第一,反复阅读。心理学家认为,这个方法过于被动,大部分信息都无法给人留下印象。论文作者建议,你可以定期回顾学习内容,以更好地实现重复阅读的效果。比如,你可以先阅读一章内容,然后去做其他事情,接着在一小时、一天、或者一周后再复习一次,帮助加深记忆。


第二,划重点。划出重点词句有助于加深印象,不过如果缺乏洞察,划出的重点过多,学习效果也不会很好。科学家们建议,可以先通读一遍文章,然后在第二次阅读时划出相关重点。这种方法会强迫你仔细地思考每一个要点,以及它在整篇文章中的相对重要程度,从而鼓励你更主动地处理信息。


第三,记笔记。如果做了太多笔记,最重要的信息可能会淹没在里面。实验显示,学生在笔记里表达想法时,使用的词汇越少,之后就越可能记得起来。这是因为,总结信息并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达,会迫使你深入思考自己要表达的主旨内容,这个额外的工作加固了我们的记忆。


第四,列提纲。有研究显示,拿到课程大纲的学生成绩通常会更好,他们可以了解不同课题之间的潜在联系。研究还发现了一个更有效的方法,在学习之前先了解课程大纲和框架,然后随着学习的深入再去了解更多具体内容。列提纲时,依然要保持简洁 ,“你必须专注于内容的结构,不能迷失在细节里”。


第五,自我测试。这个方法被认为是最可靠的学习策略,不过,大多数人很难衡量自己思维的局限性,而且会对自己做出过高的评价。一项研究显示:人们对自己掌握一项内容的信心越大,以后记得这些内容的可能性就越小。人们经常会低估自己的健忘程度。论文作者建议,当你自认为已记住某个内容之后,过了很长时间再进行自我测试是合理的做法。


终生学习者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麦肯锡方法》,这本书介绍了很多麦肯锡经典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下面分享三个,大家一起学习一下。



第一个叫“电梯测验”,用来检测你对自己的方案够不够了解。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总结的方案,要能够在电梯运行的30秒之内向客户或者上司解释清楚。其实我们经常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整个团队花了大量时间,精心准备了一个甚至几个备选方案,希望老板或者客户耐心听完。


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对方很匆忙地走进来,说有其他重要的事情要处理,能不能一起下电梯,在电梯里简单说一下。这时候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我准备了几十页的PPT,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美呈现给你呢?但事实上,麦肯锡通过长期的管理咨询实践,得出了一个结论:只要你对你所要讲述的这个事情足够了解,30秒是足够的。而且,如果你真的能够在30秒内把自己的方案讲清楚,对方也会对你刮目相看,成功的几率也会更高。


那怎么才能做到呢?麦肯锡说,只需要注意三个方面就够了:首先,你要对方案的重点、卖点和特色烂熟于心,还要整理出一条清晰的表达脉络。因为表达,反映的是你的思维过程。只有思路清晰,才能说得清晰。其次是语言表达要简洁。很多人在这点上欠缺比较多,还没开口,就认为一两句说不清楚。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多练习,养成说话简洁的习惯,让任何听你说话的人都能不需要解释,马上就能理解你的意思。最后,重点要突出。从你要解决的这个问题着手,聚焦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其他的一些支持性或者解释性的资料,等有时间了再去沟通。


后来,很多国际大企业都在自己的管理上应用了这个电梯实验,因为企业可以通过这个方式,检验员工有没有有效利用自己的时间,管理人员是不是抓住了工作的重点等等。比如说宝洁公司,它就根据电梯实验的思路,要求他的管理人员在写备忘录的时候只写一页纸,写多了,就证明你没有抓取重点的能力。


第二个,是教你怎么避免受到边际效用递减的影响。边际效用递减我们都知道,就是过了一定程度之后,你的努力能换回的回报是越来越小的。很多人都有追求完美、过度关注细节甚至吹毛求疵的毛病。比如会议马上就要开始了,你需要做一个展示,临开始的前一秒你还在检查稿子,突然发现了一个打印错误,就急急忙忙去修改。但实际上,这种努力是完全没有好处的,不仅会给演讲人甚至与会人一种焦虑感,还会让别人感觉到你的极度不自信。


那麦肯锡的建议是什么呢?就是在会议开始之前设置一个临界点,比如是24小时,那你就在会议开始的24小时之前把所有的资料都准备好,24小时临界点一到,就结束所有准备工作,修改都不行。然后,就只做演练性的工作,或者索性就休息。哪怕是领导让你修改,你也要尽量抵制,不要让积极努力的好事最终变成坏事。


第三个叫“考伦波策略”。考伦波是影视剧里面一个侦探的名字,特别擅长询问犯人。这个策略就是教你怎么从别人口中问出你想要的信息。一般来讲,我们跟别人沟通,尤其是需要一些信息的时候,都会很严肃很正式,然后问的事无巨细,生怕有遗漏。但是“考伦波策略”说,这样你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必要的时候还是可以欲擒故纵一下。


书里举了个考伦波探长自己的例子。每次他询问嫌疑犯,问了很多细节性的问题还是得不到答案的时候,他就不问了,那怎么办呢?很轻松地站起来,拿起自己的衣服就往门口走。走到门口再突然转过身来,很悠闲地对嫌疑人说:对不起,夫人,有个事情我忘记问了。这个时候,一般来讲,对方都会说出让人满意的答案。因为她以为正式沟通结束了嘛,就放松下来了,随便问些什么,她都会告诉你真实答案。这个方法我们也可以用。比如说沟通之后的两三天制造一个偶遇的机会,然后跟对方说,我突然想起来有个问题要问你,这是怎么回事呢?也许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28年的写作心法

28年的写作心法 “写点东西”这件事儿,困扰着不少同学。 工作汇报、年末总结、创意文案、个人简历......甚至发个微信,都涉及到了“写”这个动作。 可我经常听到一些同学说, 我觉得我写的东西,大气磅礴,我忍不住要给自己点个赞。 看的人却说,不知所云,你到底想说什么?...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