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增加悬念呢?三大矛盾——人与人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自我的矛盾。让故事深陷这些交织的矛盾中。
1.今年跨年演讲的主题是“这个思路有启发”。那么请问,到底什么是启发?这其实是我们做内容创业以来的一个重要的认知收获。我们把所有的内容分成三种,就是故事、观点和启发。
2.你看,“故事”,比如小说、电影、纪实报道,这是把别人邀请进自己布置的那个世界里。而“观点”,比如论文、通知、布告,这是要把自己的想法放进别人的世界里。这两种内容类型,都是单向的互动过程。
3.但是“启发”不一样,它至少包含了四个互动过程:第一,我自己得有一个问题。第二,我在其他领域偶然遇到了一个新信息。第三,这个新信息让我的那个老问题有了新答案。第四,这个新答案,还能扩展成一个新思路,可以有更广泛的应用。这四个心理过程同时发生,才能称之为一个“启发”。
4.你看,在这三类内容当中,
“故事”和“观点”都是指向对方,而唯有“启发”,指向自己的成长。
记住,你的人生也是一个故事。
总有一天,你的生命会像电影一样一闪而过——你有过哪些梦想、面对过什么挑战、做了哪些努力、尝试到什么挫败、遇到哪些奇迹、有了什么转折、收获过什么礼物?
所以这么一个早年特别难相处的湖南骡子,转型为一个特别好打交道,让你放心地跟他去合作的这么一个人。所以我才认为曾国藩真正受益的不是儒家那套东西,反而是《道德经》里头的那两句话:少则得,多则惑,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而几于道。
曾国藩的成长史,其实就是一个做减法的历史。他做减法,不是在他的资源和能力上做减法,而是在他的视野和目标上做减法。
但终于有一天他发现这是有问题的,一个人像八爪鱼一样去管所有的事情,最后自己就会作茧自缚的。
所以在丁忧期间,他完成了一次心智模式的转换,又做一次减法。跟人相处的时候我只看结果,我不评判你的过程,我把我自己当成一个谦卑的合作伙伴,而不是作为一个固位式的、老师式的那种合作伙伴,整天让人干事还要教训别人。而且到极端的时候是,你来给我使绊子,你来给我找麻烦,我就抱定一个原则,我要的是结果,你给我把事办完,我不管你,你给我使绊子我忍着,你给我捅刀子,只要不是致命伤害,我自己疗愈疗愈就完了。
一次两次,多少次下来,大家就对他形成了一个认知,他这个人就那样,有什么毛病,但是他没什么坏心眼,而且他主要是看结果,他不管别的,有什么好处,我只得我该得的那一份,多的我不要,你们拿去分去。所以到最后,他把自己的视野,把自己的欲望都限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这又回到那句话了,少则得,多得惑;也回到那句话,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而几于道。把自己放到最低的位置,你就会形成价值洼地,最终的赢家是你。
这次的心智模式的改变,其实是从传统的那种儒家的态度,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老觉得自己很重要的那种思维,转变成总要把自己放在不重要的位置。而且世界上的事情管得越少越好,你的欲望、你的注意力覆盖的范围越小,你获胜的机会就越大。
互惠理论
有一种理论叫合作理论,也叫互惠理论,有直接互惠,有间接互惠。就是说打一次性交道的时候,我们都选择直接互惠;如果多次打交道的时候,你就不应该选择直接互惠,应该是间接互惠。
间接互惠,就是我这次干的事情,不一定这次能有什么好处,但是你持续地表达合作的愿望,你持续地兑现你的承诺,你就在暗中建立一种游戏规则,或者叫信用背书。说得更直接,其实就是一种个人品牌,品牌说到底就是一个信用背书,品牌的功能就是增加市场能见度,我要寻找合作伙伴的时候,我一下子就想到你,第一联想率。增加忠诚度,降低价格和成本的敏感度。
直接互惠一般是看脸,间接互惠是看你的名声。在《超级合作者》这本书里头,引用了莎士比亚的一段话,说这个名声有多重要,说如果有人偷了我的钱袋,他不过是偷了一些废物,那不过是些毫无价值的东西罢了,以前是我的,现在是他的,也曾做过千万人的奴隶。可是谁要是偷去了我的名誉,虽然不能因此而富足,但是却令我一贫如洗。
成为硬通货
在多次博弈当中,你挣的不是一次性的面值,而是挣的是你的名声,这个名声其实就是你的信用背书,也是一种最简单的游戏规则。由于建立了这样一种个人的品牌,曾国藩他自己就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社交货币,就变成了一个硬通货,在合作市场上他就是个硬通货。曾国藩以他的那种呆和傻,也许刚开始是装出来的,到最后他变成了一种原则,不断地做减法以后,让自己的游戏规则变得极其的简单和清晰以后的那种呆和傻,而让自己最终成了一个硬通货,这就给他赢得了无数的合作的机会。
主旋律的故事
Beyond乐队
这首记录Beyond十年心路历程的歌曲《海阔天空》,歌词承载了黄家驹与乐队赴日本发展的艰辛与对理想的坚持 ,并收录在粤语专辑《乐与怒》中。这首歌曲也表达了黄家驹内心深处对香港乐坛的挣扎和失望。
歌曲歌词
今天我 寒夜里看雪飘过
怀着冷却了的心窝漂远方
风雨里追赶 雾里分不清影踪
天空海阔你与我
可会变 (谁没在变)
多少次 迎着冷眼与嘲笑
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
一刹那恍惚 若有所失的感觉
不知不觉已变淡
心里爱 (谁明白我)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
背弃了理想 谁人都可以
哪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
今天我 寒夜里看雪飘过
怀着冷却了的心窝漂远方
风雨里追赶 雾里分不清影踪
天空海阔你与我
可会变 (谁没在变)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
背弃了理想 谁人都可以
哪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
仍然自由自我 永远高唱我歌
走遍千里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
背弃了理想 谁人都可以
哪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
背弃了理想 谁人都可以
哪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
背弃了理想 谁人都可以
哪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
歌曲鉴赏
《海阔天空》具有流行摇滚的所有特征,而且富于斗志,是青春年少澎湃热血在调音台和效果器后被放大的结果。这首歌的影响已不只是在卡拉OK和点歌节目,而在于人们的心间。这首歌曲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坚持自己的理想,永远不放弃的信念。歌中的辛酸、歌中的自由、歌中的不屈不挠、歌中大气磅礴的力量,激励了整整一代人 。
《海阔天空》是Beyond音乐生涯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也是粤语歌在整个中国流行的巅峰 。它唤醒了香港歌坛的主旋律意识,奏响了一种可以引起大众共鸣的音乐 。这首歌充满励志性,唱出了“海阔天空”追寻自由的豁达情怀 。只可惜这首标志着Beyond真正走向成熟的作品却成为黄家驹的绝唱,而这样残酷的现实却在某种程度上应和了《海阔天空》中悲怆的宿命感 。
讲故事是一种经验传承,也是一种记忆传承。评书是一门手艺活儿,评书这门手艺现在可能正走向衰落,但每一个时代,都会有新的讲述故事的方式。
通过故事解释动机。
动机是驱使我们不断前进的引擎。如果无法解释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即所谓的动机,就无法与别人一起前行。既然如此,我们就用讲故事的方式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吧!为了项目启动时不出错,建议连背景也一同说明清楚。此外,想要打动人不能只罗列要点,带有思想和情感的动机才能传达得更清楚。
像搭讪一样写文章。
写文章的技巧在于忘记什么叫“得心应手”,我们无须追求打造美文或使用复杂的措辞,就像和人搭讪一样,充满关怀与亲切、让人一目了然的文字才是首要的。另外,“众所周知”这样的词语是忌讳。写文章时,不妨在脑海中联想有哪些人会阅读这篇文章,然后像当面搭讪一样书写文字。
没有可以一个人完成的事。
年轻时,或多或少会有什么都自己一个人来做的想法,误以为什么都可以靠自己。然而经过时间的验证,会发现“其实根本没有可以凭一己之力完成的事”。这种想法会让人变得只顾自己,不顾其他,甚至遇事强加于人,不愿主动倾听他人的想法和心情。不借助他人力量而独自存在的人是不存在的,这一事实还请大家认清。
胡锡进:就差那么一点,中国就是那个解体的苏联,乌克兰战争说不定就在中国不同省份之间开打了。如果三十多年前中国“民运”那帮人胜了,中国很快走向解体是一定的。那样的话,苏联就会受到强烈刺激,汲取中国的教训,很有可能当前这样规模的中国没了,分成好几块,但苏联痛定思痛,反而留下了。
Foo 大师遇到了一家大公司的面试官。
面试官说:"面试时,我问很多 Unix 程序员,他们在新兴的编程语言方面有多少年经验时,他们都会皱眉或生气。这是为什么?"
Foo 大师站了起来,开始在办公室里不断踱步。
面试官不解地问道:"你在做什么?"
"我正在学走路",Foo 大师回答。
"你不是自己走进办公室的吗,"面试官惊呼道,"而且也没有摔倒,你明明已经知道如何走路了。"
"是的,但是我是第一次来这层楼。" Foo 大师回答。
听了这话,面试官恍然大悟。
结论: 随便起个名,某某,xxx,这种随意起名的意思。
2016年中国最大的“讲故事”行业——电影行业,一共创造了772个故事,457亿的票房,平均每个故事价值3000多万。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说,美国总统的一个主要职责就是持续地给美国民众“讲故事”。
《人类简史》认为:智人之所以能打败其他所有人种建立的世界文明,是因为他们有语言功能,懂得讲故事。因为在故事里面,他们可以理解未来将要发生的事。在故事里,可以了解其他的种族,并跟他们一起合作,改变世界。
所以,说“ 故事改变世界 ”也不为过。
一个观点
那么,为什么普通人需要学会讲故事呢?
1.故事有影响力
人的大脑天生不喜欢听干货,而喜欢听故事。希特勒在煽动以理性著称的德国人的时候,讲的全都是故事。
以前香港的香烟上都写着一行字——“吸烟有害健康”。看完觉得没什么感觉:有害就有害吧,有害的事儿多了去了……
后来,香港市政府把它改成“吸烟能导致阳痿”,结果发现,买烟的人少了很多。“吸烟有害健康”这个陈述,一旦加入了“导致阳痿”这种细节和画面感,很多人就开始真的重新思考要不要吸烟了。
犹太人有一个传说:
“真理”来到村里,一丝不挂,所有人都很害怕它,不敢直视它。后来,智慧老人把真理请回家里,给它披上衣服。这个时候,真理就化名“寓言”。
“寓言”走到村里,所有人都很喜欢它。
——道理能通过故事变得更有影响力。
2.故事有传播力
一个好的故事,就像长了脚一样,是能自己跑的。
比如,万科王石爬珠峰的故事;海尔张瑞敏砸冰箱的故事;褚时健“褚橙”的故事;新东方俞敏洪“合伙人”的故事。NewBlance宣传片里李宗盛讲述做琴的故事,清楚地说明了一个很难讲明白的概念——“致匠心”。
你发现了吗?今天你记得的很多品牌其实都是以故事的身份来传达出去的。
好的故事自己会长脚。所以, 如果你希望你的影响力更远一点的话,讲故事会给你加分。
3.好故事有智慧
在原始文明中,人们很难直接传达概念和公式,故事是最好的载体。所以,许多民族的寓言故事,都蕴藏着丰富的智慧。
此外,故事还有很多应用场景。写作前你需要一支笔,演讲前你需要一个讲台和一个机会,而讲故事可以随时随地开始。
所以, 如果你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你会显得更有说服力、影响力,更有智慧。
一个策略
那么,怎样讲好一个故事呢?既然是讲故事的专题,那我们就先讲一个故事吧!
疾行的火车上,一个24岁大小的男生,望着窗外,喊道:“爸,你看大树都在往后走!”父亲微笑着看着他。坐在他们旁边的一对情侣同情地看着这个孩子气的男生。
忽然,这个男生又喊道,“爸,你看,云在跟着我们跑!”
那对情侣忍不住了,对那个父亲说:“为什么您不带孩子去医院看看病呢?”
那个父亲笑着说:“我去了,我们刚从医院回来。我儿子生下来就看不见,今天是他看见这个世界的第一天。”
故事讲完了。这个世界有太多我们不了解的事情,希望你有一双没有评价,如孩子一样第一次看到世界的眼睛。
这是一个名叫 Akhil Gopal 的作者在 Quora 网站上写的故事。
听完这个故事有什么感觉吗?是不是还挺有意思的。
这故事之所以有趣,是因为它包括了故事的四大原则: 情节、情感、细节和主题。
1.故事要有情节,有情感
故事中有这个男孩初次看见世界的惊喜——“爸,你看……”;
这个爸爸满满的欣慰;
那对情侣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有点不屑,后来听到那句话,是恍然大悟以后的冲击。
对于作为读者的我们,感受到的则是意外和感动。
——你看,短短的不到一分钟的时间,这个情绪来回动荡了好几次。
2.故事要有细节
男孩“喊爸爸”支持他的“第一次看世界”的惊喜;
父亲的微笑,表明他的开心;
情侣第一回是在心里面想一想,第二回终于忍不住说出来;
最后还有一个细节,没有写出来,但是你能想象得到——在故事的另外一个角落,一直默默看着孩子的那位父亲的表情:他因为孩子的失明,已经有20多年没有这么平静和开心过了。他根本就不在乎别人的嘲笑,只想让孩子感受一下自己每天都能看到的这个世界。
这个故事是不是很美呢?如果换一种表述:一个父亲带着治好眼病的儿子坐火车——是不是就很没劲了。
3.故事要有主题
用主题句把生存的智慧点出来。
在这个故事里,是最后那句,“这个世界有太多我们不了解的事情,希望你有一双没有评价,如孩子一样第一天看到世界的眼睛。”
这样一个故事就被我们解构成情节、情感、细节以及主题。
讲到这儿,估计你已经理解什么叫“故事思维”了。
故事思维就是 用故事的元素把事实包装起来,把个人的情感融进去,让人产生代入感 ——就像放电影一样,让你身临其境地经历这个事情,更加能够理解故事背后隐藏的主题,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故事思维。
理解了故事思维,现在我们再玩一个游戏,我们按照加情节、加情感、加细节的顺序,给你讲第二个故事。
“皇后死了,然后国王也死了。”
——这只是一个事实的描述。
加情节
国王深爱着自己的皇后,他们曾经有一个特别可爱的小女儿,但是因为生病夭折了。国王从此就希望自己能死得比皇后早,因为他自己再也无法面对失去至亲的痛了。但是在一个早上,皇后突然离去,国王也跟着心碎而死。
——怎么样?有点像故事了吧!有情节了。
加情感
国王深爱着皇后,他们曾经有一个小女儿,特别可爱,却得了重病,很早就离开了人世。从此以后,国王就希望自己可以死得比皇后更早一点。因为他实在是无法面对再一次失去亲人的痛苦。你可能会说这个想法有点傻,但这是爱得发狂的国王能想到的最聪明的方法了。
但是,在一个早上,皇后还是突然离去。国王觉得整个世界都陷入了黑暗,在他的世界里,太阳再也没有升起来过。几天以后,他也心碎地离开了。
——有点情感以后,是不是有调色的感觉了?黑白片变成了彩色片。
加细节
把情感再放大一点,细节会让这个故事更有代入感。
国王深爱着皇后,他们曾经有一个十分可爱的小女儿。这个孩子有一双水晶般的眼睛,有细腻得像能够吹破的皮肤,她金黄色卷曲的头发贴在头顶上……但是,这个孩子却在出生九个月的时候突然得了重病,在两天之后离开了人世。
国王从此以后希望自己一定要死在所有的亲人之前,让自己不再面对这样的伤心之痛。可能这个想法的确有点傻,但这是爱得发狂的国王所能想到的唯一的办法了。
他甚至在自己的衣柜里面准备了一杯毒酒,这个毒酒来自王宫后面森林里面最毒的一条蛇。国王时刻准备把这杯毒酒一饮而尽。
但是,他们的日子过得实在太甜蜜了。有时候,国王会偶尔想起柜子里的那杯毒酒,他跟自己说:“哎呀,这个想法好像还真的挺傻的。”
可是,在一个早上,皇后突然离世了,连一句话都没有留下来。夺走她生命的恰恰就是那个夺走他们女儿的重病。这个遗传病像诅咒一样,世世代代地在他们的血液里。国王觉得整个世界都陷入了黑暗。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不吃不喝,也没有出门。他最后想起来那个藏在衣柜里面的毒酒,希望一饮而尽。当他打开衣柜,却发现毒酒已经被偷偷换掉了,里面只有一行皇后的字,上面写着:活下去,我会永远爱你。
国王到底是心碎而亡,还是重建信念快乐地活下去呢?请听下回分解。
——这个时候灯光亮起,屏幕上升起字幕,观众的掌声响起来。坐在首映式上的编剧对旁边的制片人说,“怎么样,这片子还挺受欢迎的吧!如果你再给我5000万,我可以让国王死,也可以让国王活。”
今日回顾
为什么说故事不仅仅是哄孩子睡觉的手段,还是重要的传播手段?
为什么说会讲故事会让你更有说服力、影响力,以及显得更有智慧?
一个好故事所需要的四个元素——情节、情感、细节和主题,学完今天的内容,有没有让你想起更多的好故事?
每日践行
很多的论坛上面都有过叫“一句话故事大赛”。
我最近就看到一个很精彩的一句话故事:
“你还年轻,往后站!”老警察对年轻警察说——他们在一个排爆现场。
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在研究全世界各地的神话系统时,发现了被称为“英雄之旅”的故事原型:
有一个人,他过着宁静的生活;
有一天,他踏上一段旅程,遇到朋友,也遇到敌人;
一开始,他打败一些小怪,然后和大魔王决战,九死一生;
最终战胜大魔王,获得礼物,回归生活。
这个套路是不是很眼熟?
很多电影都是这么拍的。比如《狮子王》:
一开始,小狮子辛巴跟父亲一起过着宁静的生活。
有一天它的父亲被它的叔父害死了,辛巴踏上一段被放逐的旅程。
它遇到了很多朋友,也遇到了敌人——它的叔父一直苦苦地追杀它。
辛巴打败了叔父的很多手下。
最后,它和叔父面对面PK,九死一生,最终取得胜利,重新回到了狮群,但这个时候他已经不是原来的辛巴,而是“狮子王”。
电影《金刚狼》也是这个套路。这部电影不是一般的超级英雄片,但是却跟所有的超级英雄片一样,用了相似的套路。
是不是很神奇?“英雄之旅”这个体系其实在编剧界几乎是公开的秘密。《星球大战》的导演乔治·卢卡斯说:《星球大战》就是基于坎贝尔的理念创作的现代神话。《狮子王》就更不用说了。
很多人以为讲故事是一种天赋,但并不完全是。讲故事的能力的重点,绝不是绘声绘色或者大开脑洞。
很多你以为的特技都有套路。关键是你是不是知道,愿不愿意学。
一个策略
怎样找到一个好的故事结构,讲好一个故事呢?这个方面,编剧是做得最棒的。我的朋友、来自台湾的许荣哲先生是这个领域的顶级高手。他被称为“台湾70后最会讲故事的人”,是九把刀的偶像。他的书《小说课》,是我看到的华人世界里讲“写故事”讲得最精准的。所以,我就把他给请来了。
他把 “英雄之旅”变成“故事公式”:把讲故事浓缩成七个问题。只要在启动一个故事的时候,问七个问题;问完,故事就自动跑出来了。
这七个问题是: ①目标,②阻碍,③努力,④挫败,⑤意外,⑥转弯,⑦结局。
古人曹植有“七步成诗”,我把这个公式叫做“七步成故事法”。
我用《功夫熊猫》来解释这个方法:
1、目标:
阿宝想做功夫大侠。
2、阻碍:
他就是个死胖子,笨手笨脚,除了做面条什么也不会。
3、努力:
阿宝去看选神龙大侠的大会。机缘巧合,被乌龟选中,开始和师傅、盖世五侠一起努力学功夫。
——一个主角不努力,就没有意思了,主角必须付出各种努力。
4、挫败:
阿宝是个胖熊猫,这是不争的事实,即使是师傅亲自教,要成为高手也实在太难。
阿宝决定逃走,不干了。
——人们不喜欢看一帆风顺的故事,要看曲折的故事,所以这时的结果通常是不太好的。
5、意外:
师傅偶然看到阿宝在偷吃方面很有潜能,决定用这个方式教他。慢慢的,阿宝练得有了高手的样子。
与此同时,太郎出逃。谁也打不过他,神龙大侠阿宝面临挑战,幸好有“神龙卷轴”傍身。
——因为没有达成目标,所以必须有个意外的力量,使故事发生偏移。要注意:意外跟努力是朋友,如果你前面没有努力,那么后面的意外不会有说服力。
6、转弯:
第一个转弯,“神龙卷轴”其实什么都没有。阿宝和师傅都打不过太郎,准备逃命。
第二个转弯,鸭子父亲说,其实最大的秘密就是相信自己是特别的,阿宝顿悟。
——情节开始逆转,通向最后结局。这转弯就是连续剧的最后一集,电影的最后15分钟,要通往故事的最后高潮。
7、结局:
阿宝领悟了师傅的“无极拈花指”,战胜太郎,为山谷带来了和平。同时实现梦想,成为功夫大侠。
——阿宝开篇就想当大侠,最后也成了大侠。但是,这个时候的阿宝和原来的阿宝还是一样吗?不同了。这时的他,是一个完全接受自己,也真正理解自己独特性的阿宝。他不仅达成了目标,而且还增加了新的可能。所以,结局既要符合开篇的目标,但是又要高于目标一点点,开启一个新的想象。
这就是“七步成故事法”,我们再回顾一下,这七个要点分别是:
设立一个目标,遇到一个障碍,特别努力,然而受挫,这时有一个意外发生,故事开始转折,最后迎来好的结局,同时也带来新的目标。
怎么样?听完这“七步成故事法”,是不是突然间想起了好多故事的套路?我最喜欢许荣哲对于故事的定义:故事是一种迂回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诡计。有了这七步,讲故事、听故事、看电影都将变得不一样。
今日回顾
你还记得是哪七步吗?其实,你只需要记得一个故事就可以了:
我想成长(目标),不会网购(障碍),一直充值(努力),结果不行(挫败),遇到我姨(意外),她说我来(转折),帮我订了22个“得到”专栏(结局)。
PS.我姨是脱不花。
我今天就谈一个思路——找到你想讲的故事里最“两难”的一个时刻,然后从这一刻讲起—— 因为故事里最有趣的部分,就是悬念和对抗。
拿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为例,如果让你写一个文学家如苏东坡,你会怎么写?一般人肯定会写“某年某月哪里有一个人出生了,他是大文学家苏轼”。
林语堂却从苏东坡去世5年后开始写:
当时当权的文臣搞了一块碑,上面有所有的他们认为奸臣的名字,这块碑立在了全国各地,还有两块立在了午门外。有一天打雷劈开了一块,皇上以为动了天谴,赶紧要求全国毁掉这个石碑。但是想不到“奸臣”文人不仅不高兴,反而偷偷地把碑文的碎片收藏回家留念——因为碑上第一个名字,就是苏东坡。
那么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呢?
这样的开头是不是很有悬念?
“悬念”“对抗”“转折”就如同 “人性试验场”,蕴藏了无数可能,也往往是最闪光的时刻。
悬念的吸力
下面我们体验下“悬念”和“转折”折磨人的能力——幽默小说家斯托克顿的《美女,还是老虎》,故事梗概如下:
有一个天才过了头的国王,定了一套奇特的刑罚。他命令下属建造一座巨大的竞技场,并在场中摆设两扇大门,门后分别藏着美女和老虎。如果百姓被怀疑有罪,就会被带到竞技场,站在两扇门的前面,强迫他二选一。如果打开门是老虎,代表老天爷认为你有罪,处罚是被老虎吃掉;如果打开门是美女,代表老天爷认为你无罪,为了补偿你,美女是你的了,带着她远走高飞吧!
多残酷,多美好!
但是,故事总是这样,自己点了火,一不小心,就会烧到自己身上来。
有一天,国王发现女儿谈恋爱了,对象不是王公贵族,而是一位英俊的平民。国王大怒,他把年轻人投入监狱,为他选好了上竞技场的日期。他还为这个年轻人选好了老虎和美女——那是一位最美丽的女仆。总之,他要证明爱上国王的女儿绝无好下场。
年轻人回头,艰难地看到了公主——他从公主的眼神里知道,她知道答案。
冲突转移了——从年轻人的无能为力,变成公主内心的煎熬——如果指向老虎,爱人就会丧命;指向美女,最爱的人就要跟别的女人远走高飞。这两个选择都让她痛苦。
“这时,公主抬起她的手指,除了她的情人以外谁都看不见的动作,坚定地指了指右边的门。”
故事的两难在这儿达到了极致。接下来如果是你来编这个故事,你会怎么编呢?
一、公主指向了右边那扇门......公主颤抖着身子缓缓离开了竞技场......年轻人打开门......门里是老虎。
二、公主指向右边的门......年轻人打开门,里面站着女仆……音乐响起,大家欢歌笑语地包围了他们,庆贺他活命,祝贺他们幸福。只有两个脸色苍白的年轻人,相隔10米,命运从此天涯。
三、年轻人看到公主指的是右边......他开了左边的门......门里是老虎。
四、年轻人按公主所指......良久,打开了右边的门......门里站着的不是女仆......是公主本人。
通过故事的不同结局——人性出来了。
第一种结局,公主是自私的爱人,她宁愿爱人死,也不愿将他让给别人。这是个现实主义片儿。
第二种结局,公主是伟大的,但是相爱的人,却永远无法在一起了。这是个伟大的悲剧。
第三种结局,公主在年轻人心中是个自私的人,他认为公主一定会毁灭他,但是他又误会得如此之深——原来是自己太自私。这是个负心汉的故事。
第四种结局,是从小看童话的人都喜欢的结局。最low,但是大家还是爱看。这是个童话。
“两难”是故事的高潮,是故事最好看的部分。
两难是人性的“试验场”
《英雄本色》里,宋子豪出狱,就是想安安静静过日子,无意中却看到自己的兄弟小马为了复仇,被打断腿,卑微地活着,就等一个复仇的机会。
一边是不理解自己的亲生兄弟,一边是为自己复仇的好哥们,这就是两难。他决定和小马一搏。
在码头,小马已经带上了造假币的模板开船离开——他已经拿到属于自己的东西——看到宋子豪和宋子杰两兄弟被困在码头,小马开出去又折了回来,最后死在码头。这也是一个两难。
就在这样的两难中,三个人的性格就塑造出来了。
好的“两难”是人性的试验场,在真正的困境中,人性会做出真正的选择。
如果你想讲自己的故事,找到自己最“两难”的时刻放到开头;
如果你要讲企业的品牌故事,不妨谈谈企业“两难”的时刻——张瑞敏砸冰箱,新东方合伙人之间的争执;
如果你要讲一个产品的品牌故事,这个产品必须解决一个巨大的,用户的“两难”——比如说,我想看书,但是我又懒——于是有了“得到App”。
如果你回顾自己的人生,发现没有遇到过什么两难,那一定是你活得不够勇敢,不够努力。总有一天,你的人生会在你面前像电影一样一闪而过,请确信这电影值得一看。
【故事众筹】
我们做了一个“一句话故事大赛”。有很多推荐的或者原创的故事写得非常好。
下面是“超级个体”推荐的故事,这些故事尽显了“好故事”的张力——好的故事总有能力折磨他的观众,而观众也心甘情愿:
故事一:“许多年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若·布恩迪亚上校回想起父亲带他看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百年孤独》”
故事二:“乔尔·坎贝尔,当时十一岁,因为乘坐公交车而开始沦为杀人犯。——《危险关系》”
故事三:“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美」弗里蒂克·布朗曾”
下面再分享几则“超级个体”的原创作品:
故事一: “来吧小家伙,我是不会伤害你的。”一个男人微笑着,抱起在树边蜷缩着瑟瑟发抖的斑豹宝宝,旁边,躺着刚刚被猎杀的斑豹妈妈——这是一个发生在非洲大草原上的偷猎者的故事。
故事二:A: 你还记得她吗?B: 我早就忘了。A: 我还没说是谁呢。
故事三:“未来是你的,但是感谢你这次把冠军给了我!”总决赛结束后,获胜队的年长运动员对失败队的年轻运动员说。
《小说课》作者: 许容哲 最简单有趣的讲故事书
《千面英雄》作者:坎贝尔 世界上的神话都是一个故事
《救猫咪》作者: [美] 布莱克·斯奈德——全世界编剧入门书。
《故事》作者: [美] 罗伯特·麦基——电影里如何讲故事。
《故事营销》作者:李光斗——用讲故事来做营销。
《故事的疗愈力量》作者:周志建——用故事来疗愈的心理咨询师。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