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名词,基本含义是希望或者盼望,具体使用时往往指想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
快乐可以从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感官的愉悦、内心激情的爆发以及长久地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人或者事。
读书很好,学习更好,自学而且终身学习最好。但所有这些都需要加上一点烟火气,不要那么多神气、仙气、书卷气,也不需要那么多的思辨分析、方法论。这样可以活得比较具体,在具体之中能够感受到真实世界,感受到生活的生机和脉动。这时候倒回去,再看书才是真读书,再学习才是真学习。否则,读书学习也就止于一种化妆术,除了自己在意,没人会多看一眼。
烟火气本身隐藏了一条人世间的真相:身在人群,服务于人群,一个人就永远不至于枯竭,也永远不会堕入孤独,因为自我的价值很多时候来自于对他人所能提供的价值。
丁克,外来词,源自英Double Income No Kids的首字母缩写,意思是夫妻双方均有收入但没有孩子的家庭。
在对待欲望这件事情上,身为一名中国人时常会感觉到困惑。在文化层面上,人们普遍认为克制欲望是一种美德,而放纵欲望则距离道德败坏就不远了。在文学作品中则从不间断地赞美那些安贫乐道的人物,认为他们自身征服乃至于超越了自身的欲望,进入了一种令人向往的精神境界。
但在世俗生活的层面上,人们又时时刻刻热衷于攀比房子的大小,头衔的高低,权力的大小。这时候没有几个人会坚持认为小就是好,少就是好,事实上人们都更羡慕那些占有更多东西的人,认为那是一种成功的象征,或者是幸福生活的保障。绝大多数人都曾经在这种比较中遭受过伤害,人们不加掩饰地表达自己对贫困、弱小的鄙夷。如果你此时回想一下我们的文化,会强烈地感觉到它和现实生活背道而驰,人们在嘴上说一套,而在生活里做另外一套。
随后我认识到一个事实: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是由欲望驱动的。因为要出人头地,人们才会持续努力。因为要功成名就,人们才会坚持不懈。因为要买一台手机,于是会让一个人在三个月的工作中谨慎小心,尽量不要出错。每个人都有欲望,整个社会才轰隆隆运转起来,人们不断相互激发欲望,人们又通过工作彼此满足欲望。简单说起来,如果没有欲望存在,我们连呼吸都会停止,更不用说是去求学和工作了。所以欲望就是一种动力,无善无恶,完全看你想要达成的目的是什么。无论是良善的目的,还是邪恶的目的,背后都是欲望在推动它们得以实现。
半年过后,就像是谁打了个响指,“啪”的一声,快乐消失了,满足也消失了,就是一辆车而已,而且不如邻居家的好。其他欲望的满足带来的快乐更加短促,一般都是在到手之前最为快乐,一旦真正拥有,大概从第二秒开始快乐就开始消退。无论是一部新手机,一台新电脑,还是一项新成就。欲望折磨我的时间很长,驱动我的时间很长,但是带来的快乐很短暂。有些时候甚至很可笑,比如说我的第一台手机。此前我就已经买过传呼机,花的钱和别人一样多,但几乎没有什么人会传呼我。换了手机之后局面没有任何变化,我才意识到没有人打你电话这件事情,和你买什么手机其实无关。
在笑过之后,我又有了一点新感悟:欲望是无善无恶的,不必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感到抱歉。但是,也需要提防欲望混淆了所需和所欲。
我认为我需要得到一部时下最流行的手机,因为它漂亮,因为它先进,因为它工作效率高,所以我产生了拥有的欲望——这是我对他人的说辞,部分是真实的,大部分不是真的。那些没有说出口的话,其实是在说:如果我得到了这部手机,我就可以在人前炫耀,收获他们的艳羡,证明我的品位和财力,这让我感觉良好,所以我一定要得到。
所有这些都是所欲,如果在接着继续深挖下去:为什么我需要自我感觉良好?具体是什么让我感觉良好?那么答案可能是我需要来自他人的认可和尊重,这种需求一直埋藏在心底,这是我真正的所需。一旦意识到所欲和所需之间的差别,就可以立即追问下一个问题:实现来自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是有多种方法还是一种方法?然后就可以聚焦在具体的事物上: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多大程度上取决于一部手机的新旧贵贱?
再一次,我发现自己选择了较为简单的道路。物质上的欲望难以满足时,选择更为简单的文化上的精神胜利。当内心深层次的精神需求难以满足时,则选择更为简单的物质满足。
是的,成为一个学识高深的人可以赢得认可和尊重,成为一名德行上无可挑剔的人可以赢得认可和尊重,成为一名值得信赖和深入合作的人也可以赢得认可和尊重,但是都太难了,不如我去买一部新手机来得简单直接,不如我去换一辆好车,不如我去买一套大宅。
我现在认为,成年之后能随时弄清楚自己的所欲和所需是一项基本功课。当人们在文化上鄙薄欲望的时候,都试图去证明欲望永远不能满足,证明欲望带来的快乐转瞬即逝,然后鼓励培养一种无欲无求,超然物外的心态。三分钟之后,转身又投入欲望的洪流,继续追涨杀跌。问题在于用一万种理由否定了一个人的所欲,如果没有解决他内心的真实所需,那么这些理由不会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反而会让欲望燃烧得更加猛烈。无欲无求,超然物外不是人的真实需求,所以也就没有人能做到。虽然看起来它们都很清淡的样子,但在我的理解里,这些依然是一种强烈的欲望,在尘世中扮神仙的欲望。
假设有这么一个人,他从小到大都希望得到父亲的承认。为此,他要造作出许多事情来,为的就是让父亲多看自己一眼。只要那一眼没出现,不管他怎么做,做了多少都没有用,内心还是不得安宁。而终于有一天,老爷子对他说:我为你而感到骄傲。这句话一出口,其他事情都不重要了,他立即得到了内心的安宁,卸下了人世中最大的负担。原因就是他满足了自己的内心所需,这是满足所欲永远也无法达成的。
是的,每个人都在受到欲望的折磨,快乐的时间太少,痛苦的时间居多。我们用各种方法来满足,来排解,来克服,来找寻超脱之道。那我的建议是再努力些,再痛苦些,去找到内心所需,并且想办法满足它,那样或许可以获得内心的清凉。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