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AhaIP

能量

ahaip:减负聚焦,持续做正确且有价值的事情...
  • Do what is easy and your life will be hard. “ 如果你挑容易的事情做,你的生活就将艰难。”

  • You are the only real obstacle in your path to a fulfilling life. “ 你是你达成目标道路上唯一的障碍。”

德鲁克:世界上最没有效率的事情就是以最高的效率去做一件本身不值得做的事情。
the secret to happiness may be unhappiness. 通往快乐的秘诀藏在不快乐之中。这不是说让你没事找事,自讨苦吃,但是的确,只有经历过寒冷,才会感受到温暖,体尝过饥饿,才知道食物的美味,有过跌落谷底的绝望,才会觉得成功的感受是如此的美好。最后,拉曼教授有一句很精辟的总结,说:人类对事物的感知,不是通过它们本身的绝对价值,而是通过与之前经验的比较来得到的。
是否算有建设性这是由听取意见的人来做判断的。而我们决定不了他人会怎么想,所以类似的问题想也无益,无需再增加一条新的规则给自己。我的建议是保持你的本心本性,从良善的目的出发,做你应该做的事,说你应该说的话。而且,在开口之前,就已经做好了被误解、被无视、被否决的准备。这样,你可能会轻松一些。而且,纵然有误解、有无视,但是时间可能站在你的一边。你和他人的相处,也不是一时一地,一次谈话。


过去农村推磨的驴子,农民为了让驴子不停地往前走,就把它的眼睛蒙起来,蒙起来以后它的三维世界立即就变成了一个一维的世界。驴子是一直感觉到自己在往前走,不断在精进,但是实际上它一直在原地打转。


当我们在特别渴望干货,不停地去抓取各种干货的时候,我们想一想这些干货是不是在对我们不知不觉地实施一种降维工程?通过这种方式把你的世界变成一个低维的、单维的世界,就像农民对待驴子一样,那就是一个降维工程。


我们觉得我们自己特别的勤奋、特别的务实,特别的有执行力,这种勤奋很可能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懒惰。我们可能跟驴子和蚂蚁一样,我们自认为在精进,实际上在原地踏步,甚至在退步。

  • 1、提升身体能量,最好的方式就是吃、睡、运动;

  • 2、提升情绪能力,工作中至少有一个好朋友,相互赞赏和倾听,人是情感动物,拥有积极乐观的情绪真的太重要了;

  • 3、养成“精力习惯”,比如把睡觉、吃饭、休息、运动的时间都固定下来;

  • 4、提升精神动力,把所做的事情赋予意义感非常重要。强大的精神能量来自于坚定的价值观和超越眼前怦然心动的目标。


提高自己的精力只有一个方法——长期、主动地突破压力极限,并且用高效率的方式迅速恢复。

全情投入=体能充沛+情感链接+思维清晰+意志坚定


“我们每天做的大部分选择可能让人觉得深思熟虑决策的过程,即使并非如此。人每天的活动中,有超过40%是习惯的产物,而不是自己主动的决定。”——《习惯的力量》
Enjoy your life. 惜福...

估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总觉得自己很累,而且,哪怕是刚刚睡醒,也没感觉到放松,仍然有疲惫和身体紧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持续疲劳、总是紧绷的感觉,又该怎么来改善这种情况?微信公众号KnowYourself的一篇文章,介绍了美国医生和生理学家雅各布森(Edmund Jacobson)的理论,并且给出了一些相应的方法。





雅各布森在自己的书《你必须放松》中提出:

人之所以会出现紧绷状态,是因为能量消耗过高。如果对能量不加节制过度使用,就像过度花钱让财务状况紧张一样,会造成人的身体状态紧张。

在现代社会,大部分人每天其实不会进行大量体力劳动,但是,却仍然会出现能量过度消耗的情况。雅各布森的理论说,原因是,在我们察觉不到的时候,人体的肌肉也在不断使用能量。

肌肉分成两部分:随意肌和不随意肌。随意肌指的是,能够随着意志运动的肌肉,比如你可以随时抬起手做各种动作。不随意肌指的是,你控制不了的肌肉,比如心脏肌肉总是在运动,消化系统肌肉的蠕动你也控制不了。正是不随意肌在持续地消耗能量、累积张力。人的情绪和人面对的任务,都一直在促使体内的肌肉消耗能量。所以,哪怕你只是坐在椅子上坐了一天,也会觉得紧张和疲劳。

跟紧绷状态相对应的,是放松状态。雅各布森对放松状态的定义是:

不激动,也没有不安。人在放松状态下处于低紧张水平,不会感觉到愤怒、恐惧和焦虑,而是处于一种平静的喜悦感中。这是一种理想的身体状态。

那么,什么会造成人的长期紧绷状态,并且会让人感到持续疲劳呢?

文章给出了几个原因:

  • 鼓励人们透支能量的工作文化

  • 糟糕的时间管理导致始终处于没完成任务的焦虑

  • 总想着做完事情再休息而不是劳逸结合的日常习惯

  • 有些人本身就更敏感。

了解完导致疲劳的紧绷状态,我们再来看下如何放松。

首先,文章说,不要走入放松的误区。有些你以为是在放松的活动,其实并不能让你放松。这些不能带来放松的活动包括:

  • 娱乐和刷社交网络,因为在娱乐和刷社交网络时,人仍然处在兴奋地信息获取状态,所以,刷一天手机也很累的;

  • 强度过高的运动,有些运动只是让人筋疲力竭;

  • 带有压力的社交,因为你会费心去想怎么表达,是否会说错话。

接下来,文章给出了一些能带来有效放松的方法。

这些方法中,最重要的是,要像管理预算一样管理能量,避免能量的过度使用。这也是雅各布森最核心的观点。

比如,可以在规划时间表时,把能量消耗和放松作为一个考量因素。避免过度密集地从事高能量消耗活动。

接着,有一些小的方法可以更好放松,这些方法并不新鲜,但是有效。其中包括很多人都说过的,

工作期间15到30分钟的小睡;包括利用自然环境来舒缓压力,如果不能走到户外,那就在办公桌上放上有自然风光的照片;以及,进行不需要有任何压力的社交活动。

除了这些方法外,雅各布森还提出了一套“渐进性肌肉放松法”,可以通过15分钟的时间,来帮助人放松。

这个方法很简单: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闭上眼睛,对特定肌肉群进行先紧绷然后再放松的练习。比如,握紧左手,让肌肉紧张起来,同时吸气,持续5秒之后,迅速松开,让肌肉放松,同时呼气。你可以对身体的各个肌肉群,包括脚、小腿、大腿、臀部、腹部、手、胸部、脖子和肩膀等部位,重复进行这种“紧张-放松”的循环练习。

以上就是生理学家雅各布森对于人为什么会处于持续紧绷状态,以及如何做到真正放松的理论。这套理论的核心是:

能量过度消耗是导致人始终紧绷的原因,要想做到真正放松,就应该像管理预算一样去管理自己的能量消耗。






比如,你在打篮球的时候,从某一个瞬间开始,突然觉得自己手感特别好,怎么投怎么进;再比如,你在练钢琴的时候,突然感觉手指特别灵活,之前有段曲子怎么都弹不下来,现在怎么弹怎么顺。这时候,你就可以说,你的手热起来了,换句话说,你体验到了“热手效应”。


乔布斯曾经表示过,他愿意把他所有的财富拿出来换取一个机会,去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待上一个下午,他要向他请教关于幸福的真谛。据我所知,苏格拉底有三句话是特别重要的。


一、认识你自己。


这实际上不是他的话,他是借来的一句话,这句话写在德尔菲神殿的门口,他觉得这句话应该作为他自己或所有人的人生格言。认识你自己就是看清你自己,我们常常只是在活着,但是我们很少抽身出来看自己。


二、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知道自己不知道,而你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这句话跟第一句话是相关的,这有点像我们以前提到过的那句话,We are blind to our blindness,我们对我们的瞎眼是瞎眼的。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头,也许我们就是一个盲人,我们也许很难一下子从一个盲人变成一个明眼人,但是起码我们可以做到第一步,就是对我们的盲目、对我们的瞎眼是知道的。我们即使不能亲身感受到,但是我们应该给自己一种警醒,这个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也许还有一个和多个维度是我们自己不知道的。


三、未经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反省就是回过头来看,反省我们的生存状况,为什么我们活得灰头土脸,为什么我们活得不高级,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努力,而是因为我们的维度不够。


如果我们觉得自己像蚂蚁一样辛苦,我们可以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是不是也像蚂蚁一样处在一个低维度的世界里。不管你是在追求商业上的成功还是追求幸福,你要想一想,你所设定的成功的维度、你所选择的路径是一个低维的、单维的,甚至零维的路径,还是一个高维的路径。我们要让我们的成功和幸福都是一个多维度的,这样我们选择的路径也会相应的是多维度的。


总而言之,我们要学会高维化生存,拒绝低维化生存。



能问“为什么”的人具有更高级的思维能力。他不满足于循规蹈矩,不简单地模仿也不轻易拍脑袋决策,他甚至不仅仅是摸着石头过河。他不但熟悉这个世界,而且还想理解这个世界。


屈原的这句名言,我们就可以把它理解为,我们如何去升维,当你在一件事情上非常的努力,但是始终没有结果,整天在渴望着干货,无数的干货都让你一次次的惊喜,又一次次的失望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想一想,我们是不是跟驴子和蚂蚁一样了,我们能不能像屈原那样,在路漫漫兮其修远兮的情况下增加一个维度,上下这个维度,上下求索。


哲学上还真有一派理论就叫价值哲学的。说起来很抽象,可以用《伊索寓言》里头的一句话来概括:“地上有珍珠和麦粒,公鸡一定会选择后者。”


一个东西的价值不能从它本身来界定,而在于它所处的一种价值关系当中。


我们对一个事物的价值评估,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在对它进行定义,而是在对我们自身进行定义。当你在评价一个事物的时候,你也在告诉别人你是什么。


价值评估借用马克思的一句话可以说得更清楚:“我们面对一个事物,往往不能说出某种真实的东西,但能真实地说出某种东西。”真实的说出我们是谁,但你说出的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不是说“他是谁”,在很大程度上是说“你是谁”。所以你不一定说出了某种真实的东西,但真实地说出了某种东西,这个某种东西是关于你的。


只要是人群聚集的地方,多观察少说话总是没错的。而你说话会占用你观察的时间,有时候还会沉醉在自己的表达里,欣赏自己的表现,那就有点糟糕了。简单来说,在单位里或者一个组织中,当人们讨论什么事情的时候,并非真的在讨论事情,或者不全然是在讨论事情,而是展现权力结构和人际关系。在这样的结构和关系下,决定事情的走向。所以,观察很重要,你可以看出每个人的欲求,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只有当你明确了解这一切之后,你才知道说什么,应该怎么说。于是你说话才会有人听,才会起作用。你的上进心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重要,刚好被需要的上进心才是上进心,否则就是年轻人的冲动。



今天,我们来谈谈在追求自己梦想的过程中遇到困境怎么办?这个问题每一个人都会遇到,因为没有一种努力是不伴随着失败的。接下来我们先讲三种错误的做法,再讲两个应对困境的建议。


三种错误方法


三种错误做法的第一种是赌徒心理。有的人遇到了困境,就咬牙切齿地下狠心,心里对自己喊一声,拼了!有雄心、有毅力、坚韧不拔,这都是好事情,但是不顾一切地蛮干,甚至带着忿忿的心态,赌上自己的一切去工作,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会陷入更深的困境。每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而不是和自己较劲的。

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人,你和他下棋,他要是下输了,就会说,这一盘是我不小心,被你偷吃了车,咱们再来一盘。然后,他越下越生气,一盘接着一盘地输。其实,他不是输给你,是输给了他自己。

更糟糕的是,当一个人开始以赌徒心理追求目标时,也会吸引来那些利用他的心理压力、迎合他的需要,趁机赚便宜的人。

就拿刚才下棋的例子来讲,如果坐在你对面和你下棋的是这样一个人,你只要有点经验,很容易引诱他犯更多的错误。


第二种错误的做法是在成败还没有完全确定时,一看苗头不对,马上改变策略。今天有一个词,叫做“闪”,这个词本来不是贬义词,却成为了很多人做事情不愿意往深里做的借口。

这类人做什么事情遇到一点麻烦就想着换一件事情做,这和前面那种一条道走到黑的做法恰恰相反。


第三种错误的做法和前两种都不同,有的人遭遇失败之后既不是一条道走到黑,也不是立刻换方向,而是会变得消沉,就如同被斗败的公鸡,打不起精神。其实这类人更多一些,不过大部分人最终还是会走出阴影,但有少数人却会从此产生失败恐惧症。


更糟糕的是,有的人会因此开始自怜自艾,总在想:我怎么就这么倒霉啊,我怎么就没有某某的运气好啊,我怎么就没有一个好爸爸啊……或者会想:如果我当初某件事做得稍微好一点,今天就不会这样了;我已经这么惨了,也只能认命了……等等。


面对困境,无论是抱着赌徒心理一条道走到黑,或者稍微遇到困难就改弦更张,又或者遇到困难就陷入消沉、自怜自艾,这些都是错误的做法。


两个建议


困境不是障碍,是需要解决的题

那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不妨听听下面两位人士的建议。


第一个人叫做莱斯∙布朗(Leslie Calvin "Les" Brown),他曾经担任美国俄亥俄州的议员,主办过电视节目,写过很多书,成为著名的演说家。布朗生活事业都有成,但是他开始的条件其实比大部分人都差,用俗话讲,布朗就是“在起跑线上输得一塌糊涂”。

布朗是一位非洲裔美国人,1945年出生在迈阿密的贫民区,小时候是被养父母带大的。在学校里他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英语成绩很差,甚至留了一级,你完全想不到后来他写了很多书。

长大以后,布朗的运气也不算好,他离过婚,得过癌症,但是他都挺过来了。克服了无数的困境,布朗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他的演说也鼓励了成千上万的人。

对于困境,布朗是这样理解:

首先,谁都会遇到困境。有些事情说出去别人觉得很普通,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就知道有多难。比如某个关键考试没考好,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家里人生了病,却没有钱;有了孩子要抚养,配偶却撒手而去;或者人到中年丢了工作,这个年纪又很难再找工作……接下来的问题是,遇到困境我们应该怎么办?
首要的就是要正确地看待困境。布朗讲,困境是留给你以后回过头来看的,不是给你现在看的。这句话非常有道理。

困境是一道难题,是让你来解决的,而不是把你拦在这里,让你在人生路上从此止步。当你走过这个困境,不论是如何走过来的,你回过头来看,就会发出两个感慨:

一个是,困境不过如此,我是能够走过来的;第二个是,如果不是遇到了那样的考验,我也不会成为今天的自己。

布朗讲,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遇到过任何困境,那基本上也不会发生什么改变,今天的你和十年前的你没什么区别,十年后的你和今天的你恐怕也差不多。布朗有两句话说得非常好,我一直记得。

  • 第一句是,“如果你挑容易的事情做,你的生活就将艰难。”

  • (Do what is easy and your life will be hard)。

  • 另一句是,“你是你达成目标道路上唯一的障碍。”

  • (You are the only real obstacle in your path to a fulfilling life.)。

人在遇到困境的时候,需要慢下来想一想,把思路理清楚。但是不要有自怜自艾的情绪,更不要有怨气,或者把困境归结于命运。有些时候,你遇到困境,是因为你追求的目标方向或者做法出错了,而有些时候是你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应付当下的情况。

如何检查目标和做法的对与错,我倒有一个还算可行的方法,或许对你也有用,这里分享给你。我喜欢用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思路来形容我的方法。

我们知道计算机的程序是一层层嵌套的,一个程序中会有几个大模块,每个大模块中会有几个小的模块,小的模块里面会有一些步骤,一个程序的结构大致如此。我画了一张示意图放在文稿里,你可以看一眼。


一个人做事,其实也是按照自己无意间设计的程序一步步来的。你今天陷入了困境,就如同程序陷入了一个死循环。那么怎么找到问题所在呢?

很多人这个时候就抓狂了,一会儿怀疑自己的方向错了,一会儿怀疑自己的方法错了,或者怀疑自己做得不好。没有一个系统的纠错法,东试试西试试,浪费了很多时间,就是走不出困境。

编程时查过错的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经验,就是检查错误要从具体的细节开始。先看看小模块里的步骤对不对。

比如,程序是运行到第一个大模块的第二个小模块时死机的,那先要检查的就是这个小模块里的步骤,而不是从头看一遍。如果这个小模块里的步骤没有问题,那么可能问题出在更高的一层。这时再去看大模块的设计是否有问题,这个大模块里面小模块之间是否有逻辑漏洞。

如果还没有找到问题,就要再向上溯源,看看整个程序的设计本身是否合理。最后再考虑自己的方向是否错了,这个程序所做的事情是否符合你最初的想法。这种找bug的次序不能颠倒。

人进入困境后,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具体的做法是是否出了问题,这就如同检查小模块里面的步骤。

如果做法没有问题,接下来要检查的是自己做事的想法是否有问题,这就像是在检查整个大模块的内部逻辑。

如果还没有问题,就要考虑是否这件事就不该做,或者一开始想法就错了。这就如同检查整个程序所做的事情是否符合设计者的想法。

一般来说,具体做法上出问题的可能性最大,想法上出问题次之,方向上出问题又次之。
人进入困境,是一步步从高层到底层走进去的,走出来的时候则要反着来,一步步从具体的做法中走出去。不要一开始就怀疑自己的人生,把一切推倒重来。这就像是跑程序的时候,第一个大模块的第二个小模块里面某个地方出现了死循环,不要上来就把整个程序删了。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人的建议,这个人你可能很熟悉,他就是著名的NBA球星科比。有一次科比在采访中讲了这样一件事情。他讲,自己高中毕业后进入NBA,当时也算是新星了,结果有一次比赛前,一连5个球都没有投进去,这可丢人现眼了。要知道,科比在高中的时候投篮是非常准的。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觉得是什么原因呢?心理紧张?或者是运气不好?科比没有这样找原因。他讲,他意识到,是自己的能力还不足以应付NBA高强度的比赛。

科比讲,他以前打高中篮球联赛,一年也就30多场比赛,平均一周一场,球员有足够的时间休息。而在NBA,一年常规赛就有80多场,加上季后赛,可能达到上百场,平均两天就有一场,腿都软了。投篮时腿都站不稳,就不要考虑进球了。

科比讲,那一次他就意识到,他还没有准备好在NBA打球,要适应NBA,就需要把腿部练得特别强壮。当然,他后来不仅把腿练强壮了,还把各方面技能都提高了一大截,适应了NBA的比赛。

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做数学题半天做不出来,再怎么咬牙做也没用,那是因为根本还没学好,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应付那道题。这时你能做的就是再去学。

人一辈子,最容易陷入困境的是这样三个时间段:

  • 1.从学校毕业进入社会开始工作,或者工作几年后换工作,这些时候需要新的能力,适应新的工作强度,你是否准备好了?

  • 2.从单身到结婚,从两个人的生活到有了孩子,从照顾一个小家庭到照顾老人,最后上有老、下有小,你是否准备好了?

  • 3.终于有一天你的身体不如以前了,你的精力和记忆力也在衰退,接下来怎样生活和工作,你是否准备好了?

如果这些时候你没有准备好,大概率会陷入困境,这些困境很可能就和你的能力不足有关。科比讲了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

他说:你可能并不足够了解自己,你的一些长处和短处还没有被你发现。当你遇到处理不了的客观困难时,可能是你那些潜在的短处在起作用,而你的长处没有得到发挥。科比还讲,遇到困难时,不要太理会外界的事情,找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该准备的能力准备好。这些思考和建议都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对待困境。

总结:人在追求目标时都会遇到困境,别人的处境并不比你更好。这种时候,不要抓狂,不要赌,也不要沉沦。记住布朗讲的那句话:你是你达成目标唯一的障碍。


冷静下来想一想,自己是如何走入困境的,再一层层解套走出来。很多时候你遇到麻烦,是因为你还没有为新的环境准备好相应的能力。那就把它们准备好。

1 view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弱传播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