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AhaIP

originos

OriginOS 4 搭载了蓝心小 V,全面升级 200 多处常用功能,还专为 8T 屏设计了全新的天气熄屏、全新的情景壁纸。还有奇妙且便利的数字化功能:全链路停车助手、全链路会议助手、vivo 办公套件,以及家人健康管家等智能体验。

在 UI 设计上,OriginOS 4 的变动并不是特别大,体验部分主要围绕蓝心小 V 和 vivo 办公套件展开。

首先是蓝心小 V。

据介绍,这是行业率先跑通 130 亿大模型,端侧支持 70 亿大模型。vivo X100 系列也成为 vivo 有史以来能力最强大的 AI 大模型手机、最聪明的智能手机。基于蓝心大模型的 AI 产品蓝心小 V 支持用最自然的语言和它对话,还支持做文档总结、思维导图、关键词搜索照片、AI 路人隐身、离线总结文档等功能。

在 X100 手机上,通过侧边栏即可快速呼出小 V,点击小 V 图标,即可进入聊天窗口,在这里你可以给他发送文字、问题、照片等,它支持超能语义搜索、超能问答、超能写作、创图、超感智慧交互等一系列功能。

就以超能语义搜索为例,支持搜索本机图片、文档、信息、日程、原子笔记以及本机功能等等。

比如,在相册中选一张具体的照片,你就可以通过它来实现。输入“搜索手机里和机器有关的照片”,片刻功夫这些照片便会呈现在你面前。


再比如,搜索笔记中和“小猫”有关的文本,小 V 也能迅速找到,打开之后“小猫”这个关键词还会加深标注。





消除路人,我帮你实力出圈

旅行打卡或自拍总有路人甲闯入?别担心,我可以利用先进的图像处理算法,智能抠除和填充背景,让你可以一键消除路人,我还可以顺带帮你写一段精彩的社媒动态文案,帮你轻松搞定社媒动态分享。









从原理上来说,端侧大模型就是将算力、推理集中在智能手机中,不依赖云端。

vivo全新OriginOS 4集成了⾃研的通⽤⼤模型矩阵——蓝⼼⼤模型。 蓝心大模型包含了云和端的概念,从宏观的参数上,蓝⼼⼤模型将包含⼗亿、百亿、千亿三个参数量级,共5款⾃研⼤模型,全⾯覆盖核⼼场景。

10亿模型-⾯向端侧场景打造的专业⽂本⼤模型;70亿模型-⾯向⼿机平台打造的⼤模型,在⾃然对话、知识问答、意图理解等场景下能⼒优秀,即将⾸家开源。700亿模型-⾯向云端服务的主⼒模型,既有智能涌现,也能兼顾成本和性能。在意图识别、⽂案写作等场景下优势明显。1300亿和1750亿模型-应对极限场景下的复杂任务。

端侧大模型的概念,其实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网络侧大模型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云端数据和个人隐私之间的数据隔阂在智能手机这类个人终端上就比较明显。

独立空间信息的保护和利用,其实是端侧大模型的价值所在。

超感智慧交互,其实就是这一个概念下的功能。我们都知道微信的聊天内容常见于云端,手机内也充满了应用孤岛,信息不通,一个端侧的大模型其实价值就是在于融合手机内的信息,形成一个独立的闭环体验。

过去应用之间的信息传输建立在授权这样的信息通路上,有了基于大模型技术的超感智慧交互,就能实现一定的信息连通。

一个更贴心的系统

vivo副总裁、vivo AI全球研究院院长周围在发布会上提到,现代计算机强化学习之父理查德·萨顿教授曾在“强化学习”这本书中,将可与环境交互、识别意图,决策并执行,通过奖励机制不断学习和进步的人工智能系统,取名为智能体(agent)。

vivo认为,智能体将出现在各种终端载体中,并拥有各种各样的外在形象。vivo会积极建设智能体的载体框架,打造性能流畅的虚拟引擎,更好的承载智能体。未来,智能体可能是机器人、智能汽车、虚拟助手等等。


流畅好用是一个系统的基础。

OriginOS 4升级了硬核技术:比如异构计算空间、内存融合4.0、系统轻量化等,用于继续提升系统的流畅度。

比如系统轻量化通过改写安卓内核,将系统和三方应用后台轻载化,在保证原有功能不受影响情况下,降低20%的后台负载,大幅降低了系统耗电量,提升系统的性能。对比OriginOS 3,待机提升15%,在用户日常用机状态下待机长达14天。

与此同时,手机作为最贴身的智能设备之一,OriginOS 4在出行、工作、个人等场景进行优化。例如全链路停车助手:提供从找车位到取车缴费的停车全链路服务,让停车体验轻松不焦虑。包括:一站式停车服务、快速缴费、离库导航优化等技术。全链路会议助手:会前将头部会议软件日程同步到系统日历中,开启前智能提醒,免去输出会议号等复杂操作;会议过程中支持双端的语音转文字记录,重要内容随时截图插入,还可支持隐私保护;会议结束后,会议妙记手动保存在原子笔记中随时查看。

在大模型领域,有一个专业领域词汇被叫做“智能涌现”。它是指当训练量超过某个阈值时,模型的精度会突然暴增。一旦解锁这种“涌现能力”,模型就会因量变引起质变,开启“自动驾驶”模式。即使在没有专门训练过的领域,也能涌现出知识理解和逻辑推理能力,这种“智能涌现”是大模型具备人类思维的前提。

当大模型变小,塞进手机,其实小模型也具备了这种手机智能的“涌现”能力。

比如基于大模型技术的语义理解出现突破性的技术进展后,理解视频和理解图像的能力大幅提高,它对智能手机的改造也开始了。

融合知识图谱、逻辑思维和视觉大模型等能力的蓝心小V,可以实现多模态的打通,并且在端侧对用户的个人信息,实时场景融合,最后定制功能和服务。

vivo的AI战略起始于2017年,作为最早投入人工智能方向研究的中国手机公司之一,vivo一直持续投入研发至今,并且在芯片、5/6G、系统软件等技术上有持续积累。

将大模型塞进手机,也意味着对于很多普通用户来说,开始彻底拥抱大模型技术,进一步降低人机交互的门槛。

一方面,对用户的日常使用受益良多,另外,也给手机智能的再次进化打开了一点想象空间。

过去,大家调侃智能手机是一个最贴身的数码设备。现在,我们可以叫它是一个真·个人助理。它在数字化你的个人资料,智能化地规划你的出行和行程。在这个过程中,场景体验永远先行,然后,我们可能真的会迎来“智能涌现”的时刻。

2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文捕

DeepSeek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