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AhaIP

格局


绝对公平的几件事情:时间、健康、快乐、复利、马拉松、接力赛...
“战略”的 “略”就是“忽略”,对那些琐碎的、杂乱的信息、可能性的一种屏蔽的能力。我们说一个人没有战略思维,其实就是说这个人的心智空间里被大量的细节,被那些好像很重要,实则根本不重要的念头所占据,他没有忽略的能力。

看不见的东西,要比看得见的东西更重要;只有对看不见的东西有敏感的人,才是真正有格局的人。如果一个人,他的目光所及都是看得见的东西,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小格局的人,就是一个小气的人,或者说是一个成不了大器的人。


人的决断力、认知能力、行动能力,是跟他的胆识,跟他的勇气连在一起的。当我们说一个人有格局的时候,其实我们都能看到他行动和思维背后的那种勇气,那种胆略。因为胆大,所以艺就更高;艺高,胆子更大。



一个人格局不大,其实就是心智带宽不够,就是心智的空间不够。而心智带宽不够,导致决断力、自控力、行动力大大降低,心胸的堵塞和狭窄,导致他眼前的空间和格局的狭窄。


“相由心生”,外在的空间有多大,取决于你内在的空间有多大。内在的空间就是你内心的格局有多大。你内心的格局是小的,你外在的格局,也就是最终竞争的那个格局,不可能是大的。



要做事前诸葛亮,不是在时间上抽离出来,是能看到一个局里头的多重隐秘的格局,当你看到的格局越多、越宽阔,你越是一个高维度的人,你相比于低维度的人来说,那你就是有格局的。


从概率上说,有格局的人的成功概率高于别人。在明局之外看到暗局的那些人。他考虑收益的时候,既考虑到显性收益,也考虑到隐性收益;他考虑成本的时候,既考虑到显性成本,也考虑到隐性成本。没格局的人正好相反,表面上一个事情他付出的成本好像很低,其实,他付出的隐性成本是他自己完全没意识到的,有可能是很大很大的。


直接互惠和间接互惠,间接互惠和直接互惠最大的不一样是,它是一个多次博弈的交易系统,就是你的投入和产出是效果滞后的。用一个比较时髦的话说,投入和产出之间是有时延的,现在通讯里头讲时延,它的效果是延迟的。小气和大气,有格局和没格局的最重要的差别是,一个是关注直接互惠,另一个是关注间接互惠;一个是只关注在一次性交易当中获利的大小,一个是每一次的利益交换当中,既是在完成当下的这个交易,同时也是在为后续的交易做准备。



声誉,就是我们说的那个“名”,莎士比亚说的你可以偷我的钱,你不要偷我的名,这个名一旦被偷,我就真的是一贫如洗。你的名声相当于一个能量的发射源,你的能量的大小决定了你这个场域的大小,我们经常说这个人有没有气场,这个人有没有场面,这个人的格局大不大等等,其实都是你在过去的行为,你在跟别人打交道的过程当中,形成的一种无形的资产,或者说是一种特殊的社交货币。


以电脑和智能手机作比喻,应用软件是一种“有我”,操作系统就是一种“无我”。表面上我们用的都是应用软件,我们几乎完全感受不到操作系统,但是操作系统是一种无我当中的大我。所以建立自我、追求无我,也就是要建立自己人生的操作系统,一种隐性的、巨大的、全局性的、系统性的格局,而不是在细节上去彰显所谓的自我和个性。


什么叫格局



战略就是叫the trade off,就是取舍。你该选择怎么样的路径,或者说你应该舍弃怎么样的路径,你选择什么也就是舍弃什么。

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刚开始可能比的勤奋度、执行力,获取信息的途径等等,但是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格局是企业和个人的最终的竞争力。 就象奥运会的比赛,不管是射击还是跳水,最终的竞争其实根本不再是技能的较量了;到了最后决胜的阶段,往往最先败下阵来的,是那些格局不行的人,或者说是性格有缺陷的人。 说到格局这个词,有点象说到幸福、爱情,说起来大家好象都懂,仔细一想,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包括时间,有一个哲学家叫奥古斯丁,他说,什么叫时间?当你不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还知道时间是什么;当你一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不知道时间是什么了。格局也是这样。 到底什么叫格局?人生于世,如何才能把一个局做得大一点? 格局包含两种东西: 一个是场面; 一个是态势。 例子:朱元璋、陈友谅和张士诚的竞争

当年朱元璋采取潜水艇战略,悄悄地发展势力,不接近目标绝不露出水面,用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低调地悄悄接近目标,但是绝不暴漏自己动机,积累了势力。这个时候他面临两个竞争对手,有点接近于三国演义的那种格局。 在他的西面是陈友谅,势力很大,朱元璋的势力跟他相比较弱;在他的东面那就是在江浙一带起家的一个叫张士诚,原来是一个盐商,揭竿而起搞出了一块地盘,是中国最富的地方,实力也不弱;但是,单从兵力上来讲不如陈友谅。 两大巨头必有一战。但是当两个敌人都摆在你面前,先打哪一个? 1.手下的谋士们都觉得应该打张士诚。 原因:张士诚势力比陈友谅要小。先把小一点的吃掉,朱元璋的势力就会壮大,壮大了以后再来对抗一个强大的敌人,就是陈友谅。那事情就比较好办。 2.朱元璋主张,不能打张士诚,首先应该打陈友谅。 原因:陈友谅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这个实力,其中最重要的是,他是那种下棋的时候知道下几步棋,该怎么走的人; 张士诚之所以有今天,主要不是凭借自己的能力,而是凭借自己的资源。 他是个盐商,有钱,能够招兵买马;他所在的那个区域非常富庶,所以他能够凭借自己在后勤、补给这方面的优势,做到今天这样的规模。这个人最大的特点是, “此人器小”。“此人器小”,这个“器小”,指的就是格局。 张士诚气量小,成不了一个大器。如果打陈友谅,这是一个商人,他会隔山观虎斗,他看鹬蚌相争,最后我和陈友谅,两个都是剩下一批残兵败将,他好来收拾残局,他是这么想的。 但陈友谅不一样,如果打张士诚,他会立即意识到,我一旦把张士诚打败,就会对他形成一个强大的威胁。所以当我打张士诚的时候,他一定会出手打我。他正好是处在江苏的东边,安徽这一带,他在中间;张士诚在长江的下游,陈友谅呢是在湖北这一带。所以如果是这样的话,朱元璋一旦是开始打张士诚,将会遇到是两边的夹击,这个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如果我是打陈友谅,虽然陈友谅的实力比我强,但是张士诚一定会隔岸观火;所以我打陈友谅还有胜算的可能;我如果一打张士诚,一点胜算都没有。

朱元璋跟陈友谅死磕,最后在鄱阳湖大战,那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当中,把陈友谅给打败了。接下来的故事就非常简单了,他收拾张士诚那就很容易了。 所有人都觉得打陈友谅不靠谱,但朱元璋还是这么做了。

贾跃亭: 靠谱的事情一定是99%的人都觉得不靠谱的,那才是真正靠谱的事情,真正值得去做的事情。 朱元璋、陈友谅和张士诚,这三个人之间,最终的竞争不是兵力的竞争,而是格局的竞争。 局气: 北京土话,说这个人很有局气,局气的气,也可以写成 “气”,也可以写成 “器”。 是一种有大格局的气象,做事仗义,绝不耍赖,直面问题,不苛且,不敷衍,不耍滑,这是来形容一种有大哥气象的那种人,有担当的那种人。所以局气这个词,跟格局,我觉得是同义词。此人有没有格局,也就是说,他有没有局气。 战略: 战略就是叫the trade off,就是取舍。你该选择怎么样的路径,或者说你应该舍弃怎么样的路径,你选择什么也就是舍弃什么。 管理学家明茨伯格: 战略绝对不是规划出来的,战略是一门手艺,是一门艺术。 每一个人最终做出来的东西,都是跟他的个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战略竞争: 初级阶段,只是在信息、在知识层面上的竞争,但最终,就是人格、个性,在内在格局上的竞争。如果你是一个小格局的人,你不可能做大格局的事情。一个人的画风,是在他没做这件事情之前,已经形成了的。至于这个作品是什么样,不过是已有的画风,在这件作品上的一个体现而已。 当有人说我们勤奋很有执行力但是格局小一点的时候,这样的话听起来很委婉,但是实际上类似于《红楼梦》里的那种判词一样,是对你最终的命运,也就是你终局的判断。战略就是对终局的判断,这个终局怎么样,取决于你的格局怎么样。 你人可以跟很多东西过不去,可以克服自己的很多东西,但是你不要跟自己的DNA过不去,不要跟自己已经形成的格局过不去。 格局这事儿,其实就是一个,还没有显化的,我们自己的命运。如果在你的格局不足够大的时候,你去玩一个很大的局,最后一定会把自己给玩进去的。


在《易经》里头有一句话叫“君子终日乾乾”。乾本来就是主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的就是主动。乾乾就是自强不息又自强不息,主动了又主动。



在《易经》看来, 一个人只有终日乾乾,他才能够面对所有的场景,不管是顺境、逆境,还是困境,他都能够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儒家理想当中的君子,就是以一种习惯性的超常主动的方式面对人、事。也只有以这样一种终日乾乾的态度,你才可能成为场景和格局的控制者、主宰者或改变者。



如何提升自己的格局?

Think Big, Do More.


如何向讲英语的人解释“有格局”,我们讨论很久,后来我们觉得Think Big与“有格局”的意思相对接近。比如说,有这样一句话: You have to think anyway, so why not think big?(既然要思考,为什么不放大格局?)还有,Think big and win big success(有大志才会有大成就)。Think big通常指“大处着想”、“有抱负”、“有大格局地思考”,偶尔也指“幻想”、“好大喜功”。


Trump在年轻时写过一本书,叫《The Art of The Deal》,也叫《交易的艺术》,我把它译成 《搞定的艺术》。在这本书里头,他说我就是一个Think big的人。 贾跃亭显然是Think big的人。国外媒体在报道他的时候也经常用这个词。在管理学上有一个说法,叫“胆大包天的计划”(Big Hairy Audacious Goal ,BHAG)。《基业长青》、《从优秀到卓越》的作者吉姆·柯林斯的研究表明,卓越企业都有一种BHAG的基因,很多同时起步或者起步更早的企业之所以最终陷入“小老树”(年头很长但规模、业绩日趋平庸)的状态,往往是因为它们过于务实。令人瞩目的商业成就背后,都有一个“胆大包天的计划”。贾跃亭的乐视显然有BHAG。中国不缺想赚大钱也赚到了大钱的企业,但太缺少具有胆大包天的计划的企业。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中,京东和乐视是有BHAG的企业。对这样的企业,很多人习惯于以质疑、嘲讽甚至幸灾乐祸的眼光去看待,而对那些赚到大钱但胸无大志的企业往往习惯于以迎合、谄媚的口吻去赞美。前些年京东陷入资金危机的时候,许多人一遍又一遍地说“京东必死”,然而京东奇迹般地成长起来了。罗振宇的一句话我很有感触:“自从自己创业以后,我越来越少地去轻率地判断对错和好坏。”只有负责任做事的人,才会对他人和他人的事有一种包容和理解。轻率地评断别人,往往是自己处于那种浮皮潦草的一种表征,一种征候。 这样说不是为贾跃亭辩护和唱赞歌。乐视的快速扩张的确带来了很多问题,这一点贾跃亭比我们这些旁观者清楚得多,所以乐视才会有刹车检修的动作。中国不缺能赚钱的企业,但太缺Think big,有BHAG的企业。有胆大包天的计划显然只是成为卓越企业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不少Think big的企业会突然死去,乐视也许会是其中的一个。这一点贾跃亭早就明白,他说,“乐视也许会失败,但乐视所代表的商业新物种一定会成功”。听到他说这句话,我对他心生敬意,哪怕他最终失败了。



以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格局的人常常被形容为“会算小帐,不会算大帐”。简单地说,有格局的人就是始终以大视野和大格局为参照系的精打细算。有格局的人并非没有企图,没有目标,只不过他的企图和目标不是一眼就见到底的,他的目标很大,大到不那么直接,不那么明确,或者说,他的目标是非线性的。我们可以借用哲学家康德的一句话来形容有格局的人的企图和目标——“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无功利的合功利性”。对一个事态的判断,对利害的取舍,无格局的人习惯于眼见为实的直接判断和取舍,有格局的人往往是“延迟判断”,因为他相信“效果延迟”是事情的常态。

“效果延迟”是《第五项修炼》里的核心概念。在彼得·圣吉看来,真正有效的思考都是“系统思考”,随生随灭、就事论事的思考不过是于事无补的杂念和小聪明,这种小聪明只能找到“症状解”,不能找到“杠杆解”。

“症状解”和“杠杆解”的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症状解”给出的是直接解决的方案,但是它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杠杆解”是一种间接的解决方案。我们看到一块石头的时候,用手去搬,是“症状解”;用一个杠杆,下面垫一块石头作为支点,去撬动它,是“杠杆解”。“杠杆解”显然是不直接的,但是它的解决的力度、它的解决的效果,那是“症状解”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如此说来,所谓有格局,就是懂得、擅长“系统思考”,找到“杠杆解”。


Exploitation ,可以把它翻译成利用、剥削、压榨。


领导的一个员工,是利用,剥削,压榨,作为执行者的CEO,他是对现有模式的充分利用,掠夺型利用,是像拧毛巾似地利用,尽可能地把毛巾中的水拧出来。

当你喜欢exploitation的时候,你显然是一个喜欢明局的人,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的人,同时也就意味着,你的内心的格局是不大的。

此时你的心理空间是朝墨西哥鹦鹉的那个心理空间走,害怕风险,牢牢抓住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抓住安全,而安全有时候意味着最不安全,安全意味着囚禁,意味着封闭,意味着监狱式的那种状态,因为监狱里头其实是最安全的。


Exploration ,是摸索,探索。


它是面对不确定性的,面临着巨大的风险的。

当你喜欢探索,喜欢摸索,喜欢面对未知、面对不确定性,面对风险,去往前走的时候,那么你的心理空间是很大的。

此时就象那种下棋的高手,他在下一颗子的时候,他想到的是这颗子在这个棋盘上,可能占据的空间,他在布明局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布暗局。


墨西哥鹦鹉


鹦鹉都是站在一根棍子上,有一根铁链拴着它的脚,避免它飞掉,但是墨西哥鹦鹉没有。


墨西哥鹦鹉,其实它的脚上有一根隐形的铁链。

当这个鹦鹉刚刚出生还没有长毛的时候,训练它的人,就让它站在一根棍子上,然后突然猛地一抽棍子它就摔下来,然后再让它站在这根棍子上,再一抽,它又摔下来。

它为了避免从这根棍子上摔下来,它会牢牢地抓住这个棍子。牢到你怎么再抽,它都不再会掉下来。它对于不抓紧这个棍子,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恐惧,它认为只有牢牢地抓住这个棍子才会有真正的安全感。

所以当它后来长翅膀,能够飞了,但因为恐惧的意识、风险意识已经塞满了它的心智空间,它认为要想获得安全,就要牢牢地抓住那根棍子。主人根本用不着用一根铁链拴住它的腿,它就一直站在这个棍子上,不会飞走。甚至主人出门,几天不回来,桌子上放着吃的东西,它是绝对不会飞下来吃这个东西。这个鹦鹉会牢牢地抓着那根棍子,饿死。


尽管它眼前的空间是很大的,但它内心的空间已经小到零,所以,它也就没有生存空间了。


对诸葛亮来说,他的问题是,已经没有物理空间了,他面对的是兵临城下的这样一种格局,但是他的心理空间很大;最后,因为他的心理空间大,所以,他的物理空间变得无限大了。


而对于墨西哥鹦鹉来说,它的物理空间其实是很大的,它有翅膀,有足够大的活动空间;但是它从小被植入了一种叫作恐惧的心理病毒,它这极度的风险意识使得它的心理空间为零,从而,它的物理空间也就为零了。


在饭局上,买单哥与逃单哥最大的区别,就是买单哥不会去想,假如我这次买了单,下次这些人会不会买单?但逃单哥有一种强烈的风险意识,他不确定下次别人会不会买单,他没办法控制这个风险,所以他的头脑被那种付出以后没有回报的风险所占据。

买单



有些人在饭桌上特别不爱买单,因为买单就意味着某种痛感,你的成本很高,好像没什么收益。所以他们在点菜的时候特别不积极,真正到买单的时候找借口开溜,装作去上厕所、打电话。


从他的角度上,他成本最低最小,成本是零,但是他不知道他付出的隐性成本其实是很大的。这其实是在告诉别人:我是一个小气的人、我是一个不值得合作的人。我在跟你合作的时候,我是不可能有多大的付出的,我首先想到的是我能得到什么,如果一个东西,眼下我得不到什么利益的话,我绝不去付出这个成本


没有格局的人什么样?

  • 1.只看到明局,看不到暗局;

  • 2.在遇到一个事情的时候,首先占据他头脑的是不确定性、不可能性;

  • 3.不确定性、不可能性占据他的心智带宽,他的思维力和行动力就会明显地变弱,他要牢牢地抓住确定的东西,他要牢牢地抓住存量,而无暇考虑增量;

  • 4.对风险的强烈意识,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一道无比厚的透明玻璃墙,他能看到一个很大的空间,但是他完全走不出去。


同一块木板的不同状态



这是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举的一个例子,他说当一块木板放在地面上,一个人从木板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轻轻松松;但如果是把这块长长的木板放在两座楼之间,或者是放在两个山峰之间,让这个人去走,他可能会寸步难行。

不是他的腿出了问题,而是他的脑子出了问题,是他的心智带宽出了问题。从理论上来讲,带宽不会减少,但是,这个时候,他的脑袋里头有大量的杂念。对风险那种强烈的意识,已经占据他大脑绝大部分带宽的时候,他的大脑连同他的腿就僵化,就停滞不前了。


一个人格局不大,其实就是心智带宽不够,就是心智的空间不够。而心智带宽不够,导致决断力、自控力、行动力大大降低,心胸的堵塞和狭窄,导致他眼前的空间和格局的狭窄。

下棋



当我们开始下棋的时候,从理论上讲,整个棋盘上的空间都是你的;但是当两个人开始对弈的时候,棋盘这个空间就属于双方。我们说“将”军,把他给将死了,是因为他没有空间了。下围棋,也是一个空间争夺战。围棋刚刚开始的时候,你可以随便在哪个地方下,但最后的结果是你没地方落子了,那你就输了。


博弈的最终结果就是,让这个理论上属于你的这个空间真正属于你,同时让对方丧失所有的空间。让自己的生存空间最大化,让对手的生存空间最小化。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所谓竞争叫生态位重叠。重叠以后就是我把你清除出去,这个空间是我的,你出局。所以竞争的胜利叫让你“出局”,这个局不属于你。


我们说这个人有格局,这是从他的素质从他的能力讲的,其实这个能力和素质最后会表现为一个结果,就是你掌握的局都成为你的。


“相由心生”,外在的空间有多大,取决于你内在的空间有多大。内在的空间就是你内心的格局有多大。你内心的格局是小的,你外在的格局,也就是最终竞争的那个格局,不可能是大的。


版本一:诸葛亮智取司马懿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高手,高手对于明局是自动忽略的,他们的较量就是暗局的较量。


明局:这是一座空城

暗局:城内设有埋伏,诸葛亮气定神闲在城楼上抚琴,为了诱惑司马懿攻城。

司马懿的行动:司马懿反本能的思考,既然诸葛亮设下了伏兵,那我就偏偏不中计,赶紧撤兵。

结果:诸葛亮不费一兵一卒,就把司马懿大军挡在了城门外,且让司马懿撤退。


版本二:司马懿看穿诸葛亮底牌

司马懿看出了其中有诈,诈中又有诈,这个空城计不过就是诸葛亮的无奈之举。

明局:城是空城,诸葛亮是虚张声势。

暗局:因为有诸葛亮,司马懿才有价值。一旦他把诸葛亮消灭,他的使命就完成了。可能这一场胜仗打完之后,他就立即回到牢里。

结果:司马懿撤兵,保全自己地位。

版本三:诸葛亮是大赢家

诸葛亮之所以设这个空城计,是因为诸葛亮知道司马懿的处境。

明局:城是空城,司马懿要攻城

暗局:司马懿既要打诸葛亮,又不能把他消灭,司马懿要养寇自重,维护自己的生态,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

结果:司马懿撤兵,且得到了一个在曹睿那里说得过去的理由,诸葛亮不费一兵一卒成功保城。


这个故事足以让我们体会到,为什么说高手之间的对局不是在对明局而是在对暗局,是局中有局,层层迭迭的暗局。


真正的赢家就是在层层迭迭的暗局当中,掌握着真正底牌的那个人。这个故事又一次验证了我们前面说过的,竞争既是实力的竞争,更是格局的竞争。

穷人思维:



“如果你不按你想的去生活,那么终有一天,你就只能按你生活的方式去想。”


当你在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总是选择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你就会让自己的心态变得非常的拮据,你的思维逐渐地就变成一种存量思维,而不是一种增量思维,有大量的机会,你在根本没有看到它的时候你已经失去了。


穷人思维有几个特点:

  • 希望付出马上有回报,不能马上有回报的事情绝不干;

  • 当一个机会出现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它的风险,而不是收益;

  • 一旦你选择了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大量的机会和财富都跟你已经绝缘了。这是一个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的隐性成本。

有格局,不仅关注存量,而且关注增量;不仅关注看得见的事情,而且要关注看不见的。



任正非意识到技术有多重要,对技术的管理有多重要。从那个时候起华为就开始系统性的建立公司的研发和创新能力,而不是把少量的技术掌握在某一个或两个人的手里。


后来华为在技术上的竞争力是一种体系化的技术竞争力,华为为建立这样的一种体系花了大量的时间,投入了巨大的资源,所以华为的研发费用如此之高,华为的管理体系如此之严密。


当任正非要引入IBM的IPD,就是集成产品开发这样一个体系,建立这个IPD管理体系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


他提出:当你入这个管理体系的时候,所有你感到不适应的都是你的问题,而不是这个体系的问题。如果你觉得不适应,那你就削足适履,这是一种决绝的勇气。


一种新的管理体系进来,它会造成很多的不方便,会触及很多人的利益,会给很多人找麻烦。但你不经过这种痛苦的蜕变期,你是不可能掌握这套体系的。


所以,今天的华为作为一个硬件制造企业,他能够让一个产品从来不滑坡,按期发布。


尼采:那些不能毁灭我的,一定能使我更强大。

一方面我们很痛恨混蛋、痛恨小人、痛恨魔鬼,另一方面我们要有一种心态,要拥抱魔鬼,要处变不惊,每逢大事有静气,要有那种接纳灾难、接纳小人的勇气。


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我们应该有詹姆斯·邦德的那样一种心态,眼前的格局都不是最后的结局,或者说眼前的格局其实只是一个大戏的序幕,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混蛋和小人。

0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弱传播

Comments


bottom of page